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长严重依赖投资、人工费急剧上升以及房地产泡沫等多种风险。而如果将目光转向企业经营,另一种风险似乎隐约可见。那就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下,自1980~90年代的创业起就领导企业走向发展壮大的中国企业领袖正面临退休。这些领导者都具备突出的个性和领导能力,依靠个人的才干带领企业实现了迅速增长。那么,他们的接力棒能否顺利的传递下去呢?
华为接班人不会是一个人?
大型通信设备企业华为技术4月在其总部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举行了业绩与业务战略说明会,在被问及公司领导人、首席执行官(CEO)任正非退休后的接班人问题时,轮值CEO俆直军表示,未来华为接班人不会是一个人,或许是一个团队。列举了选择集体领导体制的可能性。
|
华为首席执行官 任正非 |
自1987年创业以来一直领导华为的任正非已经69岁。他曾表示家族成员永远不会接班、退休后想有个自己的农场等,这些有关退休后的言论一直受到关注。在面向通信公司的设备这一主力业务方面,华为的销售额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任正非以一代人将华为打造成了巨大企业,而他的后继人选自然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俆直军之所以提到集体领导体制,与任正非已经着手试行与之相近的体制不无关系。任正非设置了主管日常经营的“轮值CEO”职位,由俆直军等3位40多岁的副董事长以半年为期轮流担任。
在世界知名企业中,轮值CEO制度非常罕见。虽然外界大多将这一制度看做是华为考验后继人选的试验场,并加以关注,但事实上,“任正非从未在发言中将轮值制度和挑选接班人直接联系起来”(该公司相关人士)。任正非曾在相关制度开始实施的2011年度年报中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任正非指出,在电子行业,技术等环境变化非常迅速,一度领先于世界但随后默默无闻的通信设备企业比比皆是。同时表示,为了处理多项业务、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并带领公司走向正确方向,多位CEO轮流掌管公司更为有效果。
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云计算,再到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任正非亲历了各种日新月异的变化。或许是亲身感受到了让企业生存发展下去的艰难,他对于将决策交给工作繁忙的1位掌舵者感到担忧,因此认为整个管理层集中信息和智慧一起做决断的“团队管理”模式是最佳选择。
担任轮值CEO的俆直军在谈及集体领导体制之后还表示,将来会怎么样要到将来才知道。有人曾表示,即使是长期跟随任正非的部下也很难了解其真实想法。其内心的真实意图即使是跻身最高领导层的俆直军也很难猜透。但毫无疑问的是,与选择具体接班人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任正非重视能够确保持续增长的结构变革。
格力电器的“半代交接”
在凭借改革开放政策走在中国经济发展前列的广东省,除了华为以外还有另一家位居世界第一的企业。那就是在家用空调销量方面跻身世界前列的珠海格力电器。自公司成立开始领导了该公司20年的朱江洪2012将公司最高职位的董事长一职交给了此前主管经营工作的女总裁董明珠。
|
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 董明珠 |
两人正如“朱负责技术、董负责营销”这句话所说的那样,齐心协力带领公司发展壮大。2012年当时66岁的朱江洪将接力棒交给自公司创立之初就非常熟悉的57岁的董明珠,这一选择被认为是“半代交接”。而成为董事长兼总裁后的董明珠犹如是为了弥补“负责技术的朱”隐退的空缺,不断强调重视技术,称技术将决定市场份额。
格力电器的最大股东是当地珠海市政府旗下的国有企业珠海格力集团。该集团当初曾打算将市政府高官、当时40岁的周少强指派到格力电器担任将升任董事长的董明珠留下的总裁职位,以便将来掌舵格力电器。
而推翻这一决定的是格力集团以外的股东。股东们对周少强的就任表示了担忧,质疑称“(周少强)是否能承受压力巨大的格力电器的工作?公共机构和企业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之后,周少强在作为其就任总裁前提的董事选举投票中落选。期望企业一直生存发展下去的股东希望选择专业的经营者,因此阻止了国有企业的指派行为,这在政府权力巨大的中国实属罕见。
日本富士通总研首席研究员金坚敏指出,“在形成巨大规模的企业,领导人仅靠自己理解多样化的技术动向、并作出判断已经变得不可能”。如果不摆脱个人经营、并转向可以集中信息与智慧的团队管理模式,企业就很难实现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经营决策的速度,最后由1个人作出决断的职业经营者也不可或缺”。在中国,只要搭上不断发展的经济增长的列车就能保持企业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对于企业来说,经营判断的正确性和速度这两者均至关重要。与中国整体经济一样,企业经营层面的结构改革也已刻不容缓。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广州支局 桑原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