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已经启动近两周。在上海外汇市场,日元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已完全走上正轨,成为交易成本的买入价格和卖出价格之间的差价也已缩小。交易走上正轨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实施的“做市商制度”。市场开始对通过提高流动性,扩大企业实际需求交易的期待。
 |
图为上海的金融街 |
“将来需要有专门进行人民币和日元交易的交易员”,一家中国大型银行的市场部门负责人满心欢喜地说。据说目前是由人民币与美元外汇交易员兼职提供人民币兑日元的价格,但由于订单在顺利增加,兼职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交易需求。
银行间市场的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在6月1日以前基本接近零,而开始直接交易的第一周已经扩大至每天平均2.5亿~4亿美元规模。在首日交易开始后,交易呈走热状态。日资银行外汇部门负责人透露,曾经一度出现买卖差价倒挂现象,现在虽然已趋于稳定,相当于客户交易成本的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差已经从以往的2分之1缩小至3分之1。
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能够顺利开局,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配合6月1日直接交易的启动,推出了具有中国特有的“做市商制度”。
此次,除了挑选出三菱东京MUFJ银行等三大日本银行外,中国央行还选择了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英资HSBC等海内外10家银行。这些金融机构获得了向客户做宣传扩大交易的“做市商”资格。
这个制度的作用则显现在对扩大流动性上。担任做市商的金融机构承担两项任务,一是在银行间市场提供日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二是接受客户订单以自有资金进行人民币与日元交易。
上海金融街人士表示,市场也期待提高日元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流动性会有助于扩大企业的实际交易需求。
一名日资银行外汇负责人说:“除了市场份额外,每个月还将评报出的价格是否适当,如果评估结果未达标,就有可能被取消做市商资格”,通过这项严格制度的实施,买卖差价在缩小,频繁进行买卖的客户的交易成本将下降。
在上海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除了在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之外,还在俄罗斯卢布兑换人民币、马来西亚林吉特兑换人民币的交易中引入。中国今后的课题是如何提高市场流动性,使与美元相比规模仍然较小的人民币计价贸易结算能够得以扩大。
由于担心经济放缓也让资金外流的担忧越来越浓重,而持续扩大投资的日本对中国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2011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较上一年增长55%,与美国下降21.5%、德英法意欧洲4国下降11.3%相比差距明显。
通过提高人民币与日元结算的便利性,可以增加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结算规模和对华直接投资,进而进一步提高日元对人民币的流动性,关键是今后能否形成这种良性循环。
(土居伦之 上海报道)
相关报道:
人民币-日元直接交易在东京和上海启动
社评:让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惠及两国
人民币借助日元出海
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ABC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