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经观察 > 政治/社会 > 在中国种树30年的日本人:环境无国界

在中国种树30年的日本人:环境无国界

2023/07/03

PRINT

中日深度观察

      “30年景色焕然一新”,在中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协助绿化的日本认定NPO法人“绿色地球网络”(大阪市)的副代表高见邦雄展示了几张照片。

 

      过去因土壤流失而形成了很多沟壑的土地及遍地红土的山如今变成了树木茂盛的森林。高见邦雄因疫情不能去中国,最近制作的相册中使用的照片是拜托当地的合作伙伴帮忙拍的。高见邦雄说:“他对我说这种变化很令人自豪,我听了之后很高兴”。

 

      高见邦雄在工业化进展的中国看到了空气和河流污染,1992年开始参与中日交流活动,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农村开展了植树业务。据其介绍,虽然无力帮助改善大气和水质,但我可以种树。

   

没有树木的南天门自然植物园(1999年,山西省大同市)
南天门自然植物园现在树木茂盛(山西省大同市)

   

      学生、大企业工会成员、退休老人、市民团体成员等,从日本共有4000人次来到中国,与当地的人们一起栽种了松树及杏树等。目前植树面积也达到6000公顷。

 

      由于长年采伐、开垦及放牧,黄土高原的植被受到破坏,平时降水量少,再加上夏季雨水集中,土壤很容易流失。从日本来支援植树最初被人嘲笑,但他们坚持“环境无国界”继续实践。

 

      大同市当年也因为日军很多人失去了生命。

 

      日本的前大学教授、居住在堺市的石原务(92岁)从2001年起,参加了16次植树。据他说,白天工作中非常友好的老人到晚上喝醉就讲述战争中家人被害的事情,说一些不好听的话。石原务说:“志愿者也抱着赎罪的心态。想尽量为中国改善环境做出贡献”。

 

      目前,绿色地球网络的负责人鹤田惇(33岁)从在京都大农学部就读期间就开始参加植树。最开始是因为关注环保问题,但与当地孩子们的交流很快乐,还能学到森林相关知识,因此他多次参加了植树。鹤田惇说:“通过这项业务,我认识到民间合作及信任的重要性,非常珍贵。虽然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多难题,但我认为不能断绝联系”。

 

      该组织的绿化协助开始后,中国政府等也开始在周围大规模植树,荒凉的土地大多恢复了绿色。该组织在大同协助绿化已告一段落,现在正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蔚县开展植树及湿地保护等。

 

      高见邦雄认为,“即使中日存在对立,即使环保问题的合作减少,也应该继续”。今后,中日双方都需要对各种关系的多元思考,以及利用民间的联系建立相互信任。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堀田升吾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45
具有一般参考性
 
4
不具有参考价值
 
29
投票总数: 455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