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摩擦改变全球货物流向
2019/04/11
中美两国的贸易战发生至今已经过去1年,全球的货物流通发生了改变。在大豆方面,巴西产大豆取代出口受中国反制关税影响而减少的美国产,不断崛起。而在液化天然气(LNG)方面,亚洲和大洋洲生产国也在争取曾被美国夺走的中国需求。贸易战带来中国经济减速等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得资源型国家面临更多商机。
巴西的大豆田(reuters) |
中国2018年对来自美国的广泛进口产品征收了反制关税。美国产的进口成本增加,中国改为从其他国家采购食品和能源等。
日本大型商社丸红在位于巴西南部的面朝大西洋的港口城市设有谷物出口设施,2018年这里发生了异常变化。往年秋季出口商品会从大豆转变为玉米,而2018年秋季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却迅速增加。2018年9~12月合计出口量增至上年同期的约2.5倍。
丸红解释称,“秋季以后不断有来自中国的大豆洽购”。“特需”出现的契机是中美两国的贸易战。中国是每年采购约9000万吨的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2018年夏季为对抗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制裁关税,对美国产大豆征收了25%的反制关税。
中国对美国产大豆的进口出现锐减。中国的贸易统计显示,2018年的进口量仅为1664万吨,较上年几乎减少一半。在抵制美国产的同时,中国将巴西选为弥补国内需求的新采购来源。巴西产大豆的进口量达到6608万吨,比2017年增加3成。
美国的存在感下降
由于被“赶出”占大豆出口6成的最大市场中国,美国转而扩大对其他亚洲和欧盟的销路。2018年度(2018年9月~2019年8月)对欧盟出口截至3月下旬达到674万吨,达到上年同期的2.3倍。对泰国等亚洲和大洋洲的销售也增长近3成。
但是,这些未能抵消对中国出口的下滑。美国大豆2018年度的全部出口量预计比上年度减少1成,降至5103万吨。与增长4%的巴西(7950万吨)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美国大豆在市场上的存在感难免会下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