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正在推进作为外汇储备保有的货币的多样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各国和地区的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率降至60.9%,创出了自1999年欧元亮相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澳元等资源型国家货币以及中国人民币则正在扩大影响力。货币被采纳为外汇储备之后,其信用等级将提高,交易量也将随之增加。此外,还有可能对外汇行情构成影响。
在截至3月底的各国外汇储备中,能查明货币构成的为6万1755亿美元,其中美元为3万7632亿美元,占整体的比率为60.9%,相比上一年同月底下降约1个百分点。
美元储备比率最高时为73%
作为外汇交换的基础货币,全球对美元的储备比率以2001年6月的约73%为顶峰,之后长期呈现下跌趋势。2010年,虽然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使得欧元的信用出现了动摇,但对美元的储备也并未因此出现复苏。日元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率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但已从1999年的6%下降至今年3月底的4%。
一方面,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是高利率的资源型国家货币。截至3月底达到1.9%的加元和1.7%的澳元明显崛起。两种货币合计达到了3.6%,与日元不相上下。可见在日美欧超货币宽松长期持续的背景下,在投资方面更为有利的高利率货币受到了青睐。
目前,瑞士的外汇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4,仅次于中国、日本和沙特阿拉伯。在其截至6月底的外汇储备中,加元所占的比率已达到4.4%,相比上年同月底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南非中央银行2013年11月也宣布,将增持澳元等货币,以推进外汇储备多样化。
由于预测中国的人民币未来有望成长为国际性货币,将其纳入外汇储备的趋势也在扩大。2013年10月,台湾中央银行透露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金融相关人士表示,“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积极加以利用”。
局面或许会扭转
日本瑞穗证券首席市场经济学家上野泰也认为,“今后脱离美元的趋势将暂时告一段落”。
由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正在下降,但以美元计价的交易已经普及到世界经济的各个角落。美国已着手退出超货币宽松政策。如果利率得以提高,在投资方面,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魅力下降的局面或将得以扭转。
但美国仍然面临一个风险,那就是如果在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遭遇失败,进而招致金融危机,美元的信用将受到损害。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曾成为外汇储备不断脱离美元的原因之一。如果美元再度受挫,美国国债购买者出现减少等,将有可能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