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实现核聚变产出能量大于投入量
2022/12/14
有望于2040年以后投入实际运用的新一代能源技术“核聚变”的研究取得了飞跃性进步。美国能源部在当地时间12月13日发布消息称,在相关实验中实现了产出能量大于投入量的“净能量增益”。这意味着有助于脱碳的理想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核聚变相关设施(照片由该实验室提供,reuters) |
核聚变可在地球上重现与太阳相同的反应,因此被称为“地球上的太阳”。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产生的巨大热量可有效用于发电等领域。从理论上来说,1克燃料可以产生相当于8吨石油的能量。期待核聚变成为脱碳王牌技术的呼声很高。
在用激光照射氢燃料粒子的实验中,首次实现了产出能量大于投入量的“净能量增益”。据悉,投入2.05兆焦耳的能量后,得到了3.15兆焦耳能量输出,相当于投入量的1.5倍。在2021年夏季,获得的能量只有投入量的70%。可见研究进程在加快。
美国能源部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在记者会上强调,“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
目前只是基础实验取得了成功,距离商用化还很遥远。即便暂时成功“点火”,要发电和利用热量,仍需要继续进行核聚变反应。估计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商用化。格兰霍姆称,“将以商用化为目标,制定雄心勃勃的十年战略方案”。
核聚变主要有两种方式。过去以日欧为主推进的是利用磁场线圈制造核聚变所需要的等离子状态的“托卡马克型”研发。日美欧、中国及印度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也采用这种方式。尚未达到利用作为核聚变燃料的氢同位素“氚”来提取能源的阶段。
美国公布的是另一种方式,即激光技术。在大阪大学研究激光核聚变的重森启介教授介绍称,“虽然没有ITER这样的国际项目,但接连与各研究机构和初创企业合作。还可能利用此次的成果吸引投资,尽快实现实用化”。
日本列入核能政策的核聚变实用化以ITER技术为前提。如果在美国主导下,激光型领先,日本也有可能被迫调整战略。
核聚变也会产生放射性废弃物,这一点跟普通核电站一样。在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世界上不信任核能技术的观点越来越多。作为电力来源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还与可再生能源和蓄电池技术形成竞争。要想实现核聚变商用化,应该克服的课题还有很多。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塙和也、休斯顿 花房良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