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等利用新方法发现疑似最早恒星遗迹
2022/10/17
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和东京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寻找宇宙中最早诞生的第一代恒星“First Star”的新方法。可以利用特殊的超新星爆炸,根据爆炸后历经漫长岁月的残骸来判断。研究团队使用新方法,还发现了可能是第一代恒星残骸的天体。
第一代恒星的想象图(由NOIRLab等提供) |
新方法是调查质量为太阳300倍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后残留的物质的元素比例。可以计算出恒星在发生超新星爆炸后形成的铁等元素的比例,并寻找符合第一代恒星比例的天体。
元素比例可根据被称为光谱的光波长,采用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吉井让等人开发的方法计算出来。虽然以前可以根据光谱得知存在哪些元素,但无法计算出元素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即便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核心处也会留下黑洞,因此仅靠飞散到周围的残骸,无法得知准确的元素比例。但是,质量为太阳300倍的恒星不会留下黑洞,而是将绝大部分物质吹散,因此可以根据残骸准确地查出元素的比例。
研究团队使用新开发的方法,观测到了位于131亿光年外、被称为类星体(Quasar)的特殊天体。发现该天体含有镁10倍以上的铁元素。研究团队认为,这与第一代恒星产生的元素比例相近,有可能是第一代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后的遗迹。
第一代恒星仅由氢和氦等轻元素组成,不含金属等重元素。通过探测光谱来寻找不含金属的星体的研究已经持续多年,但仍未发现这样的星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