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发表转向,打造世界级期刊?
2020/08/04
日本国内此前有声音表示,应打造影响力匹敌《自然》杂志的日本学术期刊,但目前并未实现。仓田教授表示“中国正试图做日本想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向主要学术论文期刊的出版社提出,接受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要在出版后让任何人都能立即阅读,将推进论文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此前在出版1年之后才录入公共数据库,让任何人都能获取,现在要求立即开放。
欧洲也开始积极探讨论文的开放获取。欧洲多家研究资助机构要求出版社让接受公共支援的研究成果自由流通。要在期刊上发表论文,投稿时研究人员支付版面费的做法成为焦点。受到研究资助机构的请求,以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为代表的大型出版社正在推进从“订阅费模式”向“版面费模式”转变。如果能在订阅费和研究人员承担的版面费之间形成平衡,研究资助方的负担将不会增加。
美国部分知名大学此前也推进了论文开放获取的讨论。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的提案将明显推动全美国迈向论文开放的趋势。京都大学教授、图书馆机构负责人引原隆士表示,“随着举国应对新冠疫情,包括购买学术期刊在内的科研资金的前景难以预料。围绕开放获取的讨论能否取得进展仍不明朗”。据称出版社方面强烈反对美国政府的行动。
这种趋势无法忽视的原因是,在欧美主要国家和大型出版社转向论文开放获取时,日本的研究人员有可能处于不利地位。要在支持论文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成果,日本研究人员必须支付版面费。版面费平均约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3万元),知名期刊则在8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5.32万元),苦于研究费用被削减的大学研究室无力承担。日本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的舞台有可能在事实上被剥夺。
另一方面,对日本的研究资助机构和大学来说,如果为了订阅主要期刊继向出版社支付费用,有可能会发生双重付费的情况。
日本的研究资助机构和大学有必要尽快讨论如何应对论文开放化,如何改变与出版社的协议。如果在国家层面不能明确应对学术信息流通变化的方针,日本研究人员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论文作为研究人员之间的信息流通手段,承担了巨大作用。全球的科学研究日益活跃,论文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出版社日渐形成垄断化。论文出版的理想状态正在受到考验。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滝顺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