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产业聚焦 > 科学/技术 > 门外汉到创新者——吉野这样开发出锂电池

门外汉到创新者——吉野这样开发出锂电池

2019/10/10

PRINT

      摘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旭化成名誉研究员吉野彰并非一开始就是电池的专家,而是从一个“门外汉”的研究人员经过了反复的思考与实践才最终获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手捧锂电池模型的吉野彰(10月9日,东京都千代田区)

      

      吉野的研究始于1981年。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开发新型电池,而是想对另一位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开发、之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导电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炔(polyacetylene,简称PA)”在新业务方面加以应用。

   

      在研究的过程中,吉野感觉手头获得的一些成果“好像可以用于电池的负极材料”。之后,他开始寻找与之配对的正极材料。刚好在1982年底,海外文献上刊登出了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教授约翰·B·古迪纳夫开发出的钴酸锂的相关研究成果。古迪纳夫正是此次与吉野彰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位美国科学家。

   

      不过,之后的研究进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聚乙炔与钴酸锂相配合制作的电池很难实现小型化。吉野为此改变了方针,决定将碳元素类材料使用于负极。

   

      好运加持,在旭化成公司内部刚好有不错的材料。吉野试着使用后感叹道“真是太完美了!”。至此,包括正极、负极在内的锂电池的原型确立,之后申请了专利。

   

      “头脑要足够的灵活”、“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在得知获奖后举行的记者会上,吉野被问及作为一名研究者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时,如此回答。不拘泥于一种手法的灵活性,加之一定要获得成功的执着——在这两份力量的推动下诞生了创新。正因为是门外汉才不会受固有观念的约束,这也是强项之一。

   

      关于古迪纳夫开发的正极材料,当时在其手下从事研究的东芝高级研究员水岛公一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索尼的前专务执行董事西美绪等人也领先于世界将锂电池推向了实用化。可以说,在锂电池的相关重大成果方面离不开日本研究人员所付出的贡献。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0
具有一般参考性
 
0
不具有参考价值
 
1
投票总数: 11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