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癌症治疗(2)脸部识别技术发现癌症
2018/02/12
“在脸部识别领域能拿世界第一的话,应该也能应用到诊断癌症吧?”,2014年底,在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位于东京中央区),内窥镜科科长斋藤丰(51岁)和医生山田真善(39岁)说出的这句话成为了一切的开端。NEC医疗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经理上条宪一(55岁)则决定游说自己公司的技术团队进行开发。此后2年多,双方通过联合研究,开发出了可实时发现大肠癌和癌症前一阶段病变的内窥镜诊断辅助系统,并力争在2019年度将其推向实际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发现癌症的系统的开发者、NEC的今冈(左)和上条(川崎市) |
NEC在利用人工智能(AI)来区分特定的人物的人脸识别技术上的精准度达到99%以上。上条宪一邀请与其一同开展技术开发工作的是此前共事过的日本脸部识别领域的头号专家、日本数据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今冈仁(47岁)。
人脸部的眼睛、鼻子和嘴等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是,癌症却难以把握特征。今冈起初一直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如果不行,就果断拒绝”。不过,他却坚持尝试着利用典型病变的图像、通过人体组织纹理来发现癌症的计算方法。
结果,“癌症的特征看起来正逐渐显现”(山田)。另一方面,今冈认为如果利用脸部识别的经验,性能将进一步提高。他让人工智能学习了5000例内窥镜图像,反复进行试验。
一方面,对开发中的诊断系统追求“熟练医生般性能”的山田不断指出问题。虽然这让今冈感觉“试验一直在被要求修正”,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在不断努力下,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的发现率提高到了98%。这相当于已经能够通过开发的系统识别“癌症的面孔”。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茨城县筑波市)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野里博和(42岁)表示,与一般的脸部识别相比,虽然癌症诊断辅助系统在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的组合方面没有什么区别,但结果是“逆向思维起到了帮助”。胃癌的诊断辅助系统并非找出异常,而是发现正常组织,将除此以外视为异常。
让野里受到鼓舞的是病理医生的一句话。这位平时诊断是否患癌的病理医生说“我们也在诊断正常症状”。野里曾希望成为一名临床检验医师。他发挥当时的人脉,经常跑去东邦大学医疗中心佐仓医院(位于千叶县佐仓市),并在此过程中受到了启发。
正常组织的图像也会有色差等,并非完全一样。通过改进计算方法,不断让病理医生看到成果,然后获得新图像,这样的开发持续了约7年。今后将与企业合作,力争推向实用化。野里未能成为检验医师,但贯彻了“为医疗作出贡献”的初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