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理学家40多年来一直在追寻的终极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于7月4日基本得到确认。虽然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仍然表示“需要进行进一步验证”,但历史性发现已经近在眼前。解释宇宙形成和物质来源之谜的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标准模型理论”的“最后一环”终于找到,该理论的正确性将得到证明。
|
图为检测“希格斯玻色子”的装置。图由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提供。 |
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就已基本确立的“标准模型理论”认为,在宇宙诞生之初的大爆炸之后产生的基本粒子重量为零,并以光速四处飞散。
在宇宙急剧膨张并冷却之后,希格斯玻色子开始充满整个宇宙空间。希格斯玻色子像糖稀一样附着在基本粒子上,使其停止了运动。科学家认为正是因为难以移动,基本粒子才拥有了重量。
在以光速飞散时,基本粒子即使发生碰撞也不会相互吸附。由于重量的产生,基本粒子变得更容易聚集。基本粒子聚集在一起就产生了原子核,随后宇宙空间就诞生了氢等原子。
氢等物质的气体聚集在一起,就产生了星,众多星聚集在一起构成了银河。在这样的过程中,地球上诞生了生命,于是形成了如今的世界。
希格斯玻色子之所以被称为“上帝粒子”,是因为与宇宙和物质形成存在很深的关系。如果上述发现得到最终证实,就将朝着揭开宇宙由哪些基本粒子构成、如何发挥作用等现代物理学最大谜团迈进一步。
但是,人类周围存在的物质在整个宇宙中仅占4%。据称来自不明的“暗物质”充满了宇宙空间,但利用目前的“标准模型理论”无法作出解释。
新理论认为暗物质由未知的基本粒子构成。在此次成果的刺激下,对这种基本粒子的探索有望取得进展。
相关报道:“上帝粒子”被证实存在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