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产业聚焦 > 工业 > 日本半导体材料后发企业在中国找出路

日本半导体材料后发企业在中国找出路

2021/03/25

PRINT

半导体

      日本RS TECHNOLOGIES的社长方永义也表示“希望在2025年前赶上SUMCO”,丝毫没有掩饰野心。该公司是用于半导体抽样检测的再生晶圆的世界最大厂商。关于通常的硅晶圆,2018年通过与中国政府旗下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GRINM,现为有研科技集团)的合资公司涉足。一部分工序可以利用共通技术。2020年10月,合资公司在山东省德州市建设新工厂,计划2021年将8英寸产品的产能提高至每月13万片。在12英寸产品领域,由于获得德州市的政府旗下基金的出资,计划年内启动每月1万片的试生产。未来力争实现每月30万片的量产。

    

      中国政府在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了将半导体自给率提高至7成的目标。在3月11日闭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提出加强相关产业,其中原材料和制造设备是重点领域之一。在晶圆领域,天津中环半导体(天津市)和新升半导体(上海市)将启动量产,但尚没有企业能与业界大企业展开竞争。

    

      Ferrotec和RS TECHNOLOGIES期待的是以国家政策为背景的补贴和投资资金。RS TECHNOLOGIES表示“随着引入当地资本,能获得与(中国)国有企业同等的补贴”。两家公司均计划将当地的生产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科创板”等处上市。

       

      大企业态度谨慎

    

      另一方面,外资证券分析师表示,与优势企业相比,后发企业的技术差距仍“非常大”。衡量半导体晶圆质量的指标之一是纯度。为了提高纯度,大企业自主研发制造硅结晶块的“提纯设备”,垄断了经验。Ferrotec以前就自主生产上一代晶圆所用的设备,但在尖端产品领域,该公司承认“存在数十年的差距。将一步步加以攻克”。而在再生晶圆的加工方面,没有这道工序,RS TECHNOLOGIES社长方永义表示“提纯设备的开发是最大课题”。

     

      虽然两家公司在中国的生产都已走上轨道,但与一己之力每月生产200万片规模12英寸晶圆的大企业的差距依然明显。不过,技术领先的大企业即便从事产品的出口,也出于担忧技术外流等原因,对在中国生产持谨慎态度。两家公司表示“将在当地公司的高管构成等方面维持经营的主导权,防止技术外流”。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的高级分析师长谷川义人表示“功率半导体基板等有望保持中长期增长的子公司的持股比率下降,将来的利润将流向集团外”。

        

      2020年夏季,英国半导体设计企业ARM在中国与当地合资公司之间围绕首脑人事的对立浮出水面。后发企业的战略要结出果实,或许仍需要慎重做出选择。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预测显示,在半导体产能方面,中国大陆到2030年将占世界的24%,超过台湾等,在数量上跃居世界最大规模。在中国大陆,得到国家政策推动,在与半导体相关的各个领域,企业相继成立。不过,由地方政府出资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出现在事实上破产的事例等,优胜劣汰已经开始。在竞争环境的严峻性上,晶圆也不会有太多不同。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龙元秀明、福本裕贵、长谷川雄大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9
具有一般参考性
 
2
不具有参考价值
 
3
投票总数: 14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