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钢铁40年(5)“去产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018/12/29
1988年9月,在中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当时担任日本最大经济团体“经团连”会长的新日本制铁(现为新日铁住金)前会长斋藤英四郎率领日本财界人士访华,再次见到邓小平。
广东省的乐从钢材市场(2009年) |
据称,邓小平当时询问:10年前任经团连会长的土光(敏夫)先生告诉我们,对于中国的发展,通信和交通非常重要。斋藤先生认为哪些重要?
斋藤强调了钢铁的必要性,表示“像宝山那样的钢铁厂需要10座、15座”。这完全是即兴发言。作为斋藤的秘书参会的关泽秀哲(后担任新日本制铁副社长)惊讶得说不出话。
3年前,新日本制铁应邓小平要求建设的宝山钢铁厂投入运行,当时仍处在逐步提高产量的阶段。虽说日本已进入“钢铁寒潮”,但或许中国方面会要求获得进一步支援。
但邓小平仅仅表示这(需要众多像宝山那样的钢铁厂)是正确的意见,并没有要求日方提供全面支援。宝山钢铁厂二期工程的方针是,中国尽可能地采用本国设备,似乎认为需要自主积累技术。
这一判断迅速提高了中国的钢铁产量。1988年仅约6000万吨的中国粗钢产量到90年代迅速增长,1996年突破1亿吨,超过日本。进入2000年代后,中国经济增长加速,以地方为中心,越来越难以给增产踩下刹车,“钢铁过剩”的风险随之提高。虽然“需要10座、15座宝山钢铁厂”这一斋藤的预言成为现实,但产量以令人意外的速度超过需求。
武钢的生产现场(Reuters) |
中国政府转为削减钢铁产量是在2005年。中心是淘汰效率低下的“小高炉”和国有大型企业重组。但相关措施迟迟没有取得进展。
一位在中国常驻10年的日本钢铁行业相关人士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在中国常用的说法,钢铁行业简直是典型”。当时中国的钢铁企业达到800多家。该人士表示,“就是这个数字也没涵盖到所有企业”。即使中央政府要求推进去产能,但小高炉却支撑了地方财政。地方找出各种理由,迟迟不采取行动。
该人士指出,地方企业的增产被放任不管的原因是冶金工业部在1998年被撤销。虽然相关权限被转移至钢铁行业团体和发改委等,但权限被分散。发改委能注意到的几乎仅限于大型国有企业。此外,因钢铁行业政策收紧而相继提出的国有企业合并也进展缓慢。2016年,宝钢集团和武汉钢铁集团合并,重组氛围终于开始升温。
“本应知道产能过剩会导致任何企业都不幸福”,新日铁住金的执行董事佐藤一郎对中国钢铁去产能的举措表示期待。不过,削减过剩产能伴随巨大痛苦。中国的粗钢产能达到日本的约10倍。哪家企业最先倒下?没有人自己主动举起手来。今后宏大的钢铁行业“懦夫游戏(Chicken Game)”或将开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