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产业聚焦 > 工业 > 日本进口美制装备增加让三菱重工犯难

日本进口美制装备增加让三菱重工犯难

2018/03/16

PRINT

  三菱重工业在火力发电和小型客机MRJ领域遭遇逆风,目前又出现另一个难题。那就是此前属于稳定盈利来源的防卫业务。3月12日,三菱重工将“青龙”号潜艇交付海上自卫队,但包括败给法德企业的澳大利亚项目在内,三菱重工的海外订单依然为零。在美国制造武器装备的采购中,不利于日本企业的交易模式也在扩大,发展防卫业务的好处正在减弱。

 

驶出三菱重工神户造船所的“青龙”号潜艇(3月12日,神户市)

  

  3月12日下午2点前,在2艘拖曳船的牵引下,一艘全新的潜艇缓慢驶离神户造船所的码头。船尾的X型尾舵是能使转向能力大幅提高的新型设备。在中国船只多次出现在尖阁诸岛(中文名:钓鱼岛)海域的背景下,很多人对于潜艇的全球领先性能表示了期待。

 

  日本海上自卫队使用的潜艇由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业每隔约1年建造。如果包括更新需求在内,业务称得上稳定,但压缩成本的压力逐年加强,此次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将售价降至约530亿日元,比9年前的第一艘潜艇降低了60多亿日元。

 

  望眼欲穿的海外订单仍然毫无进展。虽然号称具有世界顶级静音性能和潜航能力,但在2016年仍丢掉了澳大利亚总计4万亿日元的订单。之后处于甚至没有项目可争的局面。

 

  

  对于三菱重工来说,与受供求影响剧烈的火力发电用燃气轮机等相比,防卫相关业务是持续获得稳定收益的“优等生”。据称销售额达到4000亿日元左右,占合并销售额的约1成。不过,作为采购方的国家正在加强竞争机制,三菱重工争夺订单的环境日趋严峻,也无法像以往那样确保收益。

 

  作为大型项目受到期待的新型宙斯盾舰由日本海事联合公司(JMU)连续接到订单,防卫省相关人士透露称是“由于重视成本”。三菱重工2017年通过时隔4年的护卫舰订单卷土重来,但当时如果没有这个订单,三菱重工的长崎造船所到2020年以后将没有舰艇要建造。

 

  此外,由于特朗普政府的“营销攻势”,对美国武器装备的采购出现激增,日本本国企业的份额正在缩小。尤其是美国政府主导的被称为“对外有偿军事援助”(FMS)的交易模式正在扩大。此前,即使是采购美国装备,日本企业也经常可在获得授权后参与生产。对外有偿军事援助出于对技术外流的担忧和保护美国自身防卫产业的目的,原则上不允许对外授权。

 

  军事评论家竹内修敲响警钟称,“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不断有企业撤出防卫产业”。防卫业务与民间业务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企业只有具备稳定的收益,才能在研发等方面配备人员。既然因安全保障上的原因导致尖端产品的出口等受到限制,或许就需要由国家为开发等提供支援。虽说三菱重工为日本国家利益做贡献的意识强烈,但目前已没有时间再作壁上观了。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市原朋大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0
具有一般参考性
 
1
不具有参考价值
 
1
投票总数: 12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