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产业聚焦 > 工业 > 日本防卫产业要“走出去”找出路

日本防卫产业要“走出去”找出路

2017/11/24

PRINT

      此次日本和英国在防卫装备品领域开展合作的背景是,日本防卫产业从防卫省和自卫队获得的订单正处于停滞状态。另一方面,日本缺乏向海外销售防卫装备品的经验。想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难度并不低。

         

    

      日本防卫装备厅的数据显示,日本防卫产业目前的市场规模约为1.8万亿日元。与家电设备(约1.8万亿日元)和造船(约1.6万亿日元)处于同一水平。日本制造的防卫装备品包括车辆、舰船、飞机、弹药、燃料,范围非常广。除三菱重工业和川崎重工业外,三菱电机和NEC等电子企业也属于核心企业。目前的交易对象仅仅是日本自卫队。日本1960年代提出“武器出口三原则”,原则上禁止装备品的海外出口和国际联合开发。结果,面向自卫队的少量订货型生产增多,成本高和盈利能力低成为课题。

 

      为此,日本政府2014年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如果满足对日本的安保有利等条件,就允许出口和联合开发装备品。因为随着装备品的升级,防卫产业能分担开发费用,而且便于扩大销路。日本还于2015年成立了专门负责装备品海外销售等事务的防卫装备厅。

 

      日本的防卫产业虽然开始逐步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但成功的案例很少。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澳大利亚的新型潜舰的联合研发。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打算与政府共同接单,但2016年4月败给了法国。日本和印度两国政府定期磋商的救难飞行艇“US2”的对印度出口也没能达成协议。

 

      日本防卫产业面向国内的倾向仍非常强。例如,潜水舰一直按惯例延续由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轮流每年建造1艘的体制。1千多家分包企业也按照每年1艘的速度工作,川崎重工表示:“很难突然增加建造数量”。因此,要将海外业务拓展纳入视野的生产体制转型并非易事。

 

      日本防卫产业实际在防卫领域的盈利率较低,这也是对开展海外业务态度消极的原因。防卫装备厅的数据显示,即使是该行业规模最大的三菱重工,防卫领域的销售额也只占整体的6%,川崎重工占13%,三菱电机占2%。

 

       虽然面向自卫队的订单保持稳定,但由于从美国等进口的防卫装备品增加,今后显然无望大幅增长。如果无法维持难以转行到其他领域的技术人员,维持利润率不高的防卫部门的动机也无法继续保证。

 

      “这样下去的话会有企业退出的”,出于这种危机感,空对空导弹(AAM)的日英联合开发被寄予厚望。某防卫相关大型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光凭一己之力存在极限。感谢国家支持”。

 

      不过,据日本防卫产业相关人员透露,美国雷神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在研究新型空对空导弹。并不能保证日英合作开发的导弹性能可以超过上述企业,并顺利得到其他国家的采用。另外,要将新型空对空导弹配备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最先进隐形战斗机F-35还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估计今后将会迎来艰难的谈判。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7
具有一般参考性
 
1
不具有参考价值
 
1
投票总数: 9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