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厂商的业绩似乎迎来了触底反弹。松下于10月31日将2013财年(截至2014年3月)的营业利润预期上调至2700亿日元(比上一财年增长68%)、最终盈利上调至1000亿日元(上一财年为亏损7542亿日元)。这是因为非主力业务的出售等取得进展,而住宅和汽车相关业务销售额正在增长。这是松下时隔3年再次实现最终盈利。此外,由于在重组方面进展较快,日立制作所本财年的预期营业利润将达到5000亿日元,接近1990财年的历史高点。
由于雷曼危机后需求锐减,2008财年日本8大电子厂商的合计营业损益出现亏损。这是因为不但被韩国厂商等亚洲企业夺走市场份额,而且还面临东日本大地震以及1美元兑约70多日元的日元升值,一直处境艰难。
本财年8家企业的盈利合计终于将复苏至顶峰时期(2007财年)的70%左右。这是因为重组带来了营业状况改善,同时迎来了国内外的经济复苏和日元贬值东风。
从4~9月期财报来看,松下营业利润增长68%,而最终损益实现盈利1693亿日元(去年同期亏损6851亿日元)。松下社长津贺一宏强调称,“业务结构转型已经开始产生效果。下半财年起将全面启动成长战略”。
当然,由于退出等离子电视和日本国内个人智能手机业务等将计提巨额重组费用,仅从下半财年来看将产生最终亏损。而营业利润的上调在很多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日元贬值的拉动效果。
索尼也于31日发布财报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测。4~9月期由于电视机型减少等原因,虽然作为主力的电子业务时隔3年实现营业盈利,但数字家电的销售则不容乐观。
此外,夏普4~9月期财报显示,营业损益为盈利338亿日元(去年同期亏损1688亿日元),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液晶面板业务的合理化。
在已结束财报发布的大型电子厂商中,除日立之外,东芝也将全年营业利润预期提高至同比增长50%的2900亿日元,与曾创历史高点的1989财年(3159亿日元)已相差无几。这些公司的相同点是除了推进剥离亏损领域等的结构性改革外,同时还确立了各自的优势领域。其中日立是在铁路和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相关领域,而东芝则是在面向智能手机等正在增长的半导体存储器领域。
日立和东芝2家公司正在从重组主导型复苏转向在优势领域扩大销售额,进而增加盈利的收益扩大模式。这种潮流能否扩大至其他电子企业和其他行业,是日本企业整体业绩复苏的关键。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