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于3月26日宣布,台湾鸿海未在当日的出资截止日期之前对其实施注资。双方今后将继续协商,但在获得夏普股票数额等出资条件方面存在很大分歧。夏普考虑通过与主要交易银行加强合作来确保眼下所需的资金,加紧开展经营重建。
夏普与鸿海在去年3月27日达成一致,由鸿海以每股550日元,总计约670亿日元购买夏普9.9%的股份。如今出资截止日期已到。但夏普表示将继续进行出资磋商。鸿海则表示磋商没有期限,将继续协商。
双发当初每股550日元为条件注资期限已经在3月26日结束,但实际上合同中还写着“出资谈判的截止时间为2015年3月”。
对于此次未进行注资的原因,鸿海对夏普方面的解释是未获得台湾当局的批准。不过台湾的经济部则反驳称去年8月要求鸿海提交有关出资效果的补充材料,但鸿海一直没联系,责任在鸿海。
鸿海之所以用这种牵强的借口而没直接回绝,是因为仍看好夏普的技术。去年7月,鸿海首先向生产电视液晶面板的堺工厂的运营公司出资,与夏普共同运营。但鸿海方面的有关人士透露“还没有达到最大的目的,即参与夏普的中小型面板业务。”
鸿海希望通过参与液晶面板的技术开发和智能手机面板生产基地龟山工厂的经营,来向其最大客户美国苹果稳定供应高品质面板。
不过,眼下苹果由于受到来自韩国三星等厂商的激烈竞争,发展脚步明显放缓。鸿海1~2月份的合并销售额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15%,减至5486亿新台币。从这一点来看,有助于开拓新客户的节能液晶等技术对鸿海依旧具有很大吸引力。
与此同时,夏普方面对于取得股票数额等明确表示“无法接受改变条件的出资”。最近,夏普就接受约3%的出资与韩国三星电子达成一致,在与三星的合同中也明确表示“不会修改鸿海的出资条件”。也就是说,只要26日收盘价为290日元的夏普的股价不出现大幅上涨,鸿海就很难进行出资。
预计夏普2012财年(截止2013年3月)的合并最终损益为亏损4500亿日元。去年底的资本充足率跌至9.6%,远远低于制造业健康水平的20~30%。虽然夏普已决定接受美国高通和三星最高共计约200亿日元的出资,但要想稳固财务基础,还需要再获得1000亿日元以上的增资。
夏普面临着在9月份偿还约2000亿日元的新股认购权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CB),要想在摆脱鸿海的情况下实现经营重现,必须借助主要交易银行的援助。夏普的方针是从2013财年起,接纳瑞穗实业银行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的董事级高管,与主要交易银行联手重建财务基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