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观点 > 从香港回归20年看到的中国

从香港回归20年看到的中国

2017/06/30

PRINT

   肖敏捷: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大型国有企业在香港市场上市,而日美欧等的金融相关人士将香港作为基地,深入参与了改革开放。但是,近年来广东省的GDP规模超越香港,香港的存在感日趋下降。

 

   那么,是否已不再需要香港了呢?我的结论是相反的。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高涨的现在,中国有时也显示出内向姿态,但同时正在推进一带一路构想,长期来看,不可能改变国际化和开放路线。其中,法律制度等的完善需要时间。自由的营商环境在世界范围获得较高评价的香港今后仍将是有价值的平台。

董建华在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仪式上宣誓(kyodo)

 

   主持人:与香港的联系日趋深化的中国经济的前景如何?

 

肖敏捷

   肖敏捷:高增长的持续已经难以实现。目前仍存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过剩投资和房地产泡沫等诸多课题,问题的化解或许相当困难。不过,我认为出现像日本泡沫破裂那样的硬着陆的可能性很低。IT(信息化技术)和服务业等新经济增长显著。这些领域的人员、产品和资金在积极意义上,正在与香港相互融合。

 

   主持人:一国两制的期限为50年。如何预测2047年包括香港和日本在内的东亚?

 

   陈方安生:50周年或许会在没有被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这是因为中国自身也将改变。在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之时,中国的国民将希望作为遵守国际规则、接受普世价值观的国家,获得全世界的尊敬。我希望告诉日本,应推动中国的民主变化,对于香港,在一国两制之下“置之不理”即可。

 

   胡祖六:我也感到乐观。在中国,将有数亿人摆脱贫困,跻身于中产阶层。网络用户人数目前全球最多。可以说中国存在发生变化的必然性。法治和透明性或将不断提高。

 

   肖敏捷:不管全球化如何发展,在企业进军海外时,理解本地的商业惯例和精神性都很重要。日本此前在拓展中国市场时一直将香港视为大门,但今后应该更加积极地利用香港人和台湾人等熟悉中国文化的中华圈人才和组织的力量。

 

 

    陈方安生:我不赞成香港独立

 

     香港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6月初在日本经济新闻社(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主办的第23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上就香港问题进行了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编者注:本文由日语原稿翻译而成,标题由编者所加)

 

    陈方安生:7月1日香港前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将出任行政长官。中国政府2014年提出事实上仅允许建制派参选的框架的“普选”因民众的反对而遭遇挫折。中国政府支持的林郑月娥是由相对于700万人口仅为1200人的选举委员会选出的。支持率在就任时就处于历任最低水平。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366
具有一般参考性
 
2
不具有参考价值
 
74
投票总数: 442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