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观点 > 彼得·李:机器人将与人自然对话

彼得·李:机器人将与人自然对话

2016/03/17

PRINT

  谷歌机器人Alphago大胜世界顶级围棋手,人工智能(AI)的进化正在加速。人工智能将如何渗透社会,为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微软研究院院长彼得·李(Peter Lee)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记者的采访。

微软副总裁彼得·李
  记者:在人工智能上,您注重哪个研究领域?

  彼得·李:
实现人与电脑的自然对话。我们希望创造一个不是由人来操纵的电脑,而是由电脑理解人类的需求,从而提供各类支持的智能环境。

  记者:您能具体说明吗?

  彼得·李:
例如在Skype中应用人工智能,对中文、英文等语言进行同声传译,使不同语言的用户也能进行交流。2016下半年我们将增加日语语种。此外,读取文章并能回答问题的人工智能服务也逐步展开。

  了解用户习惯,预测下一步将使用的软件,从而提高IT机器的运行速度,根据技能水平选择最适合的游戏对战选手等,人工智能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发挥着作用。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我们也抱有兴趣。虽无法透露详细情况,但我们正在开发相关合作伙伴和服务。在图像识别技术上也能够有所贡献。

  记者:与日本企业在什么领域最有希望联手合作?

  彼得·李:
日本在制造业上有很大优势,物联网的研发也十分积极。为了创造出更多划时代的商品与服务,微软应向日本学习。此外,日本有许多向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挑战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我们能提供帮助。

  记者:在人工智能的普及上面临着什么问题吗?

  彼得·李:
为了让人工智能的优势通过云技术推广到社会各个角落,强大的计算机能力不可或缺。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即将走向尽头是个大问题。如果芯片上的元器件缩小速度放慢,日益膨胀的需求便无法满足。

  记者: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呢?

  彼得·李:
为了在今后15年内提升计算机能力,我们研发了电能消耗更少、演算能力更高的芯片。在微软的数据中心中尝试使用了1600多个这样的芯片,改善了搜索引擎的运行状况。

  建设海上数据中心的提案也已投入运行。与陆上相比,海上建设时间和场所的自由度都更高,可以称之为开拓数据中心量产道路的技术。

  记者:但同时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抢走人类工作。

  彼得·李:
技术进步具有破坏性的力量,这是一柄双刃剑。虽然新技术的出现会造成人类工作发生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扩大了人类的能力范围,促进了经济发展。我乐观地认为,这比过去任何技术都更加具有建设性。

  记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村山惠一

  彼得·李
  曾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从事IT相关研究,后于2010加入微软。现年55岁。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7
具有一般参考性
 
0
不具有参考价值
 
0
投票总数: 7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