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338)日本女高中生迷上“中华妆”和中国化妆品!
2021/01/11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十几年前,我曾在北京上过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节目。那是一档特别节目,多名电台主播汇聚一堂,分别介绍自己主持的电台节目。
电台主持原本就与电视主播不同,录制节目时着装以行动方便为主。一般是T恤、POLO衫、牛仔裤,即使是年轻女主播,进录播室时也不化妆。所以,在那次录制电视节目的当天,绝大部分电台主播仍以这样的装扮聚集到电视台。
但毕竟是在电视节目中出镜,就这么素颜有点说不过去。于是,电视台的化妆师开始逐一为电台主播们化妆,因为大家天生丽质,一上妆更是瞬间华丽变身。不过,令人吃惊的是,化上妆后,几乎所有人都成了一样的面孔。或许是因为化妆方法相同的缘故,大家都成了几乎难以区分的相同面孔。
也或许这就是中国式的化妆术。比起突出个人的面部特点,更喜欢按照固定的美人面孔打造精致的效果。大家都很漂亮,但妆容却极为相似。看上去就像机器人一般。我因为习惯了自然的妆容,受不了这样的浓妆艳抹,于是婉言谢绝说“我还是自己化吧”。
不过,就在当下,随着中国古装剧在日本的热播,中国化妆术与漂亮的女主角一并被搬上话题。这种妆容的特点是,眉毛鲜明而突出,眼线描得很浓,还要贴上忽闪忽闪的假睫毛。皮肤要抹得十分白皙,还要有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原本就是大美女的女演员们,经过一番浓妆艳抹,个个变得像瓷娃娃一样漂亮。
再现这种美丽的中国式妆容正在日本成为话题。与此同时,用于表现这种美妆的“中国化妆品”也在日本受到关注。据说在被认为引领流行潮流的日本女高中生中尤其受到青睐。
日本网红的“中华妆”之一(ぴっぴ pipi醤 HIKARU @pi_pika_chuu) |
日本最近出现了一个新造词“チャイボーグ”(Chiborg),是由“China“和“Cyborg”组合而成的一个词,指的是像“机器人”一样精致漂亮的中国风妆容,或者像机器人一样超凡脱俗的中国美女,这里暂且译作“中华妆”。据说,这一“中华妆”还被选为日本“女高中生2020年流行预测及2019年下半年流行趋势”的时尚项目(日本TT总研调查)。
中华妆具体来说就是像中国的京剧、古装剧里的女主角一样,画出浓浓的眼线,通过贴假睫毛或嫁接睫毛来突出眼睛的大而亮,还有就是使用深红等颜色鲜艳的口红。这与此前日本女性崇尚的自然妆容截然相反。
随着中华妆的流行,中国化妆品也开始在日本受到关注。
在销售各国化妆品的日本购物中心,近十年来也出现了亚洲化妆品。大部分为韩国化妆品,香港化妆品也因为价格低廉而受到女高中生的青睐。但购买度远不及欧美的品牌化妆品以及公认品质较高的日本化妆品。
日本市场的门槛之高世界闻名。由于消费者的眼光十分挑剔,如果产品能够被日本市场接受,那么也会在其他国家受到认可。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化妆品也开始受到欢迎。
随着中华妆成为流行趋势,出现了通过YouTube、推特等社交网站收集中国化妆品信息的年轻日本女性,疫情之下的居家趋势被认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说,受到青睐的中国化妆品品牌有“滋色(ZEESEA)”、“桃可姬(AURORA KITTY)”、“Venus Marble”、“凯莉聚美”、“完美日记(Perfect Diary)”等。
尤其像“滋色”的“大英博物馆埃及艳后系列”眼影(我不知道为何中国化妆品是这个名字?)这样的化妆品,很多消费者称购买产品时被其包装所吸引。在疫情导致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社交网站上开始出现“拥有这样的化妆品很开心”、“使用时心情愉悦”、“能闻到治愈的香气”等留言。
日本女性拥有根深蒂固的“大和抚子”(指代性格文静矜持、温柔体贴并且具有高尚美德气质的女性)传统思想,认为没有个人主张、不爱出风头才是淑女风范。现代社会当然已经有所不同,但与其他国家的女性相比,日本女性仍秉承着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一致的基本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妆塑造出了“不迎合他人”、“坚持自我的强大女性”形象。疫情之下,女性一些工作机会被剥夺,中华妆的流行也许是女性对可以忍耐一切的“强者”充满向往的表现。
不过,中华妆也面临问题。中国化妆品主要由个人通过网络进口到日本。肯定会出现以“假货”滥竽充数的情况,对于“假货”认识不足的日本人会认为中国化妆品全都如此。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可悲了。
此前亚洲化妆品一直受到日本女高中生等年轻人的喜爱。但以中华妆为发端的中国化妆品正逐渐受到以前喜欢使用欧美高档品牌化妆品的日本中年女性的青睐。
衷心希望日本的中华妆美女能够为加深日中两国的交流作出贡献。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