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236)日本高中穿不穿校服与能否考上东京大学有关?
2018/12/03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今年(2018年)春季,位于银座一家日本屈指可数的高级酒店斜对面的某小学受到了全日本的关注。那就是“泰明小学校”。4月,在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典礼上,据说校门口部署了警察和保安,在稍远的地方还有巡逻车待命,一幅异样的情景。
原因在于该校一年级新生的“新校服”。在入学典礼之前,该校决定更新校服,但竟宣布采用意大利奢侈品牌“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的一套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900元)的服装。
泰明小学校是日本的一所公立小学,并非私立。“作为儿童的校服过于昂贵”、“买不起的家庭要怎么办”等批评在日本涌现,但在舆论风波过去2个月后的入学典礼上,新生全部穿着阿玛尼的校服。
媒体介绍了一些该校学生家长的说法,比如:
“知道在社会上受到批评,但从在校生的家长们处没有出现反对声。相反,还受到了好评,认为‘果然质量好’、‘很好看’。
包括衬衫和袜子在内,合计花费了2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000元),但我觉得这套校服值这个价”。
不过,小学生长得很快。到小学6年级,不知需要购买多少套这么昂贵的校服。
日本的‘学校制服’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像泰明小学校那样,日本的公立小学采用校服属于罕见的例子,但在初中和高中,不分国立、公立还是私立,基本上都有各自的校服。
有的学生仅仅因为某所学校的校服好看、可爱而希望报考,而学校方面也非常重视校服,这也是事实。采用阿玛尼虽然属于极端的例子,但据称各所学校几乎都会采用有名设计师的设计,夏用和冬用分别都要花上5万日元至10万日元。即使家长自己只穿快速时尚品牌,也基本会让孩子穿上高价的校服。
但是,时代的趋势往往是相反的。
最近数年来受到社会关注的是,在被称为“进学校(面向名牌高中或大学的升学率较高的初中或高中)”的知名高中之中,“可自由着装”、“没有校服”的情况正在增加。不仅如此,还有数据显示这些高中“东京大学的录取率很高”。
在日本,到了应试季结束后,杂志等会公布名为“东大录取率高的高中”的排行榜。每年争夺榜首的是“开成高中”、“筑波大学驹场高中”、“麻布高中”和“滩高中”等。
据说,在这些学校当中,“筑波大学驹场高中”、“麻布高中”和“滩高中”都没有规定必须穿制服,而是可以自由着装上学。
自由着装上学和东大录取率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呢?
有一个解答这个疑问的关键词。
滩高中的校长在网上这样表示:
“本校的学生们都歌颂自由。不过,存在于本校的自由与放纵并不相同,它是伴随自律之心的。虽然服装和发型都是自由的,但必须与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身份相符。”
的确。
“自由”当然需要建立在“自律之心”之上。
“自由”并非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自然需要具备“个人的良知”。
说句题外话,与滩高中并列,作为屈指可数的“进学校”,麻布高中的“不成文的规定”很有趣。麻布高中也“允许自由着装上学”,似乎具有重视学生们“自主性”的校风。基本上来说,“做什么都是自由的”,但这自然需要“良知”。
麻布高中的不成文规定,即虽未明文规定、但被禁止的事情有以下三个:
1)禁止穿铁下駄(一种铁制日式拖鞋,这规定理所当然!)
2)禁止打麻将(理所当然!)
3)禁止上课时叫外卖(理所当然!)
关于1)以前“铁下駄”因漫画而流行起来时,有学生穿来上学,结果导致学校的地板受损,因此加以禁止。
2)由于一旦涉及金钱,人际关系就将变质,因此禁止。
3) 据说过去曾发生上课时有外卖的拉面被送来的情况。老师见状自然怒火朝天,说“这样的东西在上课时出现不是会让大家都想吃东西嘛!”,最后这位老师说了句“我吃掉!”,当即在讲台上吃完了。很有趣的故事。
过去,我就读的是当时少见的“没有校服”、“可自由着装上学”的高中。
自由着装上学的确很自由,但实际上非常让人犯愁。
当然,家长会给我买基本的服装,但10多岁是开始对时尚渐渐憧憬的年纪。不管有多少件,还是会想要更多。
但是,家长给的零用钱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孩子就会拼命思考。比如怎样才能买到更多便宜、可爱、而且有品位的服装?
在经历了这段时间并进入大学之后,我对服装的审美可以说首屈一指。这也很自然。与毕业于穿校服的高中的同学相比,我具有自由着装上学的经验。
直到如今,我的特长仍是将便宜的服装穿出美感。工作时穿的衣服也都是令人吃惊的低廉价格。
正如滩高中的校长所说的那样,自由需要本人的“自律之心”,同时还需要“社会常识”。服装的自由也一样,这或许有助于锻炼“用自己的大脑思考”。
但是,对于从来没有过机会穿“水手服”(日本多指水手服风格的校服)的我来说,水手服至今仍是憧憬的制服。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