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163)日本汉字趣谈:日本没有不可翻越的山峦
2017/09/01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莫邦富:拙著《鲷与羊》在中国国内出版后,引起了不少领域的朋友的关注。不久前,有位做花式便当的朋友来我这里作了一个对谈式的采访。
在对谈中,我通过食材的名称等对中日饮食文化、大陆与海洋文化作了对比,并介绍了在有关食材的汉字里所隐藏的反映民俗和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的“达芬奇密码”。
比如说,后汉许慎(58?-147?)编写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大类。其中的会意字是把两个独体字组合起来形成为一个新字的造字方法。明(日+月)、林(木+木)等这类字的典型事例。
汉字传到日本后,解决了古代日本人的文字记录的大问题,但是没有完全解决其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所有问题和需求。比如,许多鱼无法用中国已经创造的汉字来表达,因为汉字中没有那么多可以对应的文字。
于是,日本人在掌握了会意字这样一种便利的造字方法后,为了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就大大发挥地造出了许多在中文里不存在的汉字。这些日式汉字在日本被称作为“国字”。
比如,近年中国人很喜欢吃的“银鳕鱼”的“鳕”字,日本古典《安斋随笔》就明确指出:“字典中没有这个汉字,因为这是我国造的字。…中国没有鳕鱼,故无此汉字。”
有一种鱼冬天时最好吃,于是日本人就用“鱼+冬”的构字方法,造出一个“鮗”。
而由“鱼+神(指雷神)”组成的“鰰”则指雷声轰鸣时爱聚集在海边的一种鱼。由“鱼+暑”构成的“鱪”则是一种分布在温暖海洋中的鱼,在日本本州中部以南较多。
日本的山相对没有中国的山那么高,所以日文中表达山的词汇也就相应地少了一点。日文中的“みね(mine)”既表示山顶锐利耸立的“峰”,又代表山顶宽阔排列的“嶺”。
由于日本的山相对没有中国那么峻险,也就产生不了“愚公移山”那样要拿地理环境来开刀的成语。又因为日本没有不可翻越的山峦,反而出现了希望能有文字可用来表达“可翻越的山峰”这样一种需求。于是诞生了“峠”这个字。这又是一个汉字本家的中国不存在的字,我也不知道在中文中应该怎么念?
《日中辞典》等许多字典都解释不好这个字,有把它翻译成“山巅”“山顶”“山口”“山岭”的,也有主张可译为“埡口”“山卡”的。
其实,峠的位置并不一定在“山巅”或“山顶”,也不等于“山岭”,虽然有些近似“山口”“埡口”“山卡”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有人把日本电影《あゝ野麦峠》翻译成《啊,野麦岭》,只能说译得神似而已。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还可以补充指出,一方水土还造出一批文字呢!
莫邦富 简历
上海出生。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后,曾在该校任教。1985年留学日本,在日 本读完硕士、博士课程。现在是旅居日本的华人作家、评论家。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