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改变语言,思维方式就会不同。一位同时精通日语和英语的女士经常说,“在说英语时和说日语时,性格会发生改变”。日语的女性语言非常发达,在语法上不像英语那样直截了当地说“Yes、No”,因此,在用日语进行交流时,会意识到作为女性的温柔,但一旦开始使用英语,就会变为坚持自我主张的性格。由此可见,语言的语法差异能够改变思维方式和性格。
中国人在说中文和日语时,性格似乎也会改变。虽然普通话与广东话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但据笔者的观察,在说这两种语言时,中国人的表情看起来会有微妙的差异。实际上有研究表明,如果语言不同,使用的大脑部位和声带的振动方式就会有所不同。如果身体的使用部位不同,就容易产生不一样的思维。
|
北京(kyodo) |
笔者出身于日本的东北地区。东北方言与日语普通话使用的词汇不同,但更大的差异在于发声方法不同。东北方言浊音很多,如果时隔很久回到家乡说起东北方言,喉咙就会很疲劳。不过,怎么说呢,在说当地方言的瞬间,自己的内心会变得非常坦率。这是笔者在说日语普通话时不曾遇到的感觉。使用当地方言进行思考,似乎更能写出充满感情的文章。
在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中心的阶段,为提高效率,统一规划非常重要,当然语言也要统一。但是,一旦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水平,仅仅依靠统一规划就很难保持持续增长。因为如果大量生产相同的产品,价格就会下降,也就难以赚钱。这是任何做过生意的人都懂得的道理。
中国今后要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服务产业培育为经济支柱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与统一规划相比,多样性更加重要。各地区都必须大量创造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特产品。如果语言全部千篇一律,那么就将丧失音乐和思维的多样性。古代中国的文化之所以灿烂辉煌,是因为在中国各地,语法、词汇、韵律都存在差异,文章和诗文具有世界各国无法比拟的多样性。
中国的朋友们,不要总说普通话了。
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