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宏为日经中文网撰稿:抵制日货受伤的是中国?还是日本?中国人说“抵制是为了教训日本”,而日本人则反驳说“中方的损失更大”。我的回答非常清楚: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中国和日本都必将蒙受损失。在20世纪之前,各国的经济各成整体,通过限制出口、限制进口等经济手段就可以单方面致对方于被动。然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上,世界各国的关系错综复杂,一国的经济损失很快就会引发其他国家的经济损失。大家可以试想,在这样的世界里,抵制产品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在9月份中国的汽车销量中,日系车的销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了约4成。在10月的国庆长假期间,日系品牌的电视销量也减少了4成。主张抵制日货的那些人恐怕觉得“日本必然会非常为难”。然而,日本固然为难,但中国其实也在为难。在中国销售的日系车有9成为中国制造,零部件也有9成来自中国。也就是说,在中国销售的日系车实际上是“中国产品”。而且,那些工厂也并不是日本企业独掌大权,而是与东风汽车、广州汽车等中国国有企业合资经营。
|
北京的秀水市场(10月18日) |
如果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滞销,生产规模缩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会缩小,日本的GDP完全不受影响。不在日本生产的产品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与日本国内的生产总值,也就是GDP没有任何关系。GDP面临减少风险的只有日系车工厂林立的广州和武汉。如果大众和通用汽车取代日系车,销量越来越大,这些汽车的产量增加,其工厂所在地上海的GDP就会增加。
包括电视在内,日系品牌家电如今大部分都在中国生产,几乎没有日本制造。就算抵制在中国随处可见的味千拉面、吉野家等日资食品,结果也是完全一样。因为这些食品都是中国人在中国制作。即使销售额减少,对于日本的GDP也没有任何影响。
那么,日本经济是毫发无伤吗?倒也并非如此。因为一旦在中国的销量减少,企业收益就会减少。但其影响毕竟有限。就算是在华销售比例最高的日产汽车,比例也只占整体的大约25%,据说来自中国的利润仅占整体的3成多。反而是广州汽车、东风汽车对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高达9成、4成,如果日系车滞销,这些中国企业的利润就会消失,甚至关系到生死存亡。合资汽车工厂和零部件工厂有很多中国人在工作,销售低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问题。
还有一种思路是,日产等日本企业如果在中国的利润减少,这些公司的股价就会下跌,使得筹集资金变得困难。到那时,这些公司或许会精简在日本国内的设备投资。而且,由于股价下跌会导致资产缩水,持有日产股票的日本人或许会捂紧钱包。如果日本国内的设备投资和消费不振,日本的GDP就会下跌。但即便如此,减幅应该也不会大得吓人。在抵制全面爆发的9月之后,日本股市虽然曾一度下跌,但很快就恢复了。或许在投资者看来,现在的抵制程度对于收益的影响并不算大。
除了GDP之外,还有衡量一国经济规模的另一个指标——GNP(国民生产总值)。简单来说GNP就是GDP与海外投资盈利的总和。日本设在中国的工厂开工率低关系到GNP的增减。日本企业从中国当地法人(包括合资)赚到的钱究竟是多少呢?这个数字无法确切统计。日本每年的海外净收所得约为15万亿日元。如果其中的2~3成来自中国,估计就是3万亿日元到4万亿日元。而日本一年的GDP高达约470万亿日元,与之相比,3~4万亿日元微不足道。即使来自中国的所得为零,日本也不会遭受毁灭性打击。
最令日本头疼的应该是中国停止从日本进口。因为一旦在日本国内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日本的GDP就会减少。去年日本的对华出口额约为13万亿日元。相当于GDP的3%。如果出口骤减到零,日本经济恐将陷入负增长。而日本又不可能马上找到替代中国的出口对象。但是,这对中国也并非万全之计。日本向中国出口大量原材料,在中国加工后再反进口回日本。如果中国与日本全面对立,导致这一机制中断,中国的对日出口也将大幅减少。中国的对日出口额也相当于GDP的2%,丢掉这2%对于经济增长来说也是一大重创。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