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类似于国家电网垄断送配电的电力行业。发电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有成百上千家,但电力的销售则基本仅限于国家电网。电力按照政府定价进行买卖,而国家电网以固定价格购买电力,并以固定价格销售电力。这样一来,不管有多少家独立的发电站,都不会产生竞争。处于垄断状态的电力行业对环境保护缺乏关注,向大气中排放PM2.5等污染物质的行为不会止住脚步。如果是在多家电力和供电公司展开竞争的发达国家,企业就不仅承受价格压力,而且面临环境保护竞争。
在此,笔者还希望阐明另一个误解。那就是认为笔者是日本人,因此才反对南北车合并这一看法。的确,如果两家公司成功合并,国内竞争将减轻,可以将通过避免竞争而获得的资金用于设备投资和研究开发。这样一来,或许就能获得力压日本企业的实力。与此同时,在海外争夺高速铁路订单时也将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不过,从短期来看,南北两家企业在海外以低价格展开竞争,对于日本企业更易于构成威胁。这是因为如果南北2家公司提出低价格,成本较高的日本企业将难以抵挡。即使南北两家企业合并,也未必很快对订单争夺战带来益处。
那么,日本的物价为何变得如此低廉呢?在1990年代前半段之前,日本被视为世界上物价最高的国家。在那之后的20年里,物价持续下降,已经出现目前被中国反超的情况。众多经济学家指出,收紧资金供给的货币政策的失败,招致了物价持续下降的“通货紧缩”。而笔者认为,除了这个原因之外,80年代实行的重视消费者的产业结构改革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日本国营铁路。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日本存在“日本国有铁道”这个组织,垄断了地方的铁路路线。当时服务非常糟糕,经营效率低下,亏损持续扩大。之后,日本政府将国营铁路拆分为7家JR公司,进行了民营化。国营铁路开始作为私营铁路与其它铁路企业展开竞争。亏损不断增长的情况终于消失,而服务也不断提高。此外,向各JR公司交付车辆的企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高品质低价格的产品被生产出来。
而在通信领域,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的民营化和自由化带来了低资费。在过去,日本国内的电话业务由电电公社垄断,但1985年改制为NTT进行了民营化,然后剥离了相关业务。移动通信业务由NTTDoCoMo继承。之后,稻盛和夫领导的KDDI、孙正义率领的软银进入移动通信业务领域,由此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不仅限于铁路和通信。在汽车、电机、便利店、百货店等领域,均有5家以上公司在参与丝毫不敢松懈的竞争。在只有1亿2千万人居住的日本这个小岛上,如此众多的企业在进行着激烈竞争。因此价格很难不出现下降。
中国的企业经营者经常表示,跻身“世界500强”是自己的梦想。世界500强企业是根据销售额进行排名,规模越大越容易名列前茅。在今年的前50强企业中,有6家中国企业入选,但均来自处于垄断状态的石油、电力和银行行业。如果是规模越大越好,那么像日本那样拆分国有企业就是最糟糕的错误政策。如果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就将产生市场份额100%的巨大企业。
与此同时,100%垄断的巨大企业将完全控制商品价格。“企业越大越好。物价越高越好”,这样的笑话总在不知不觉之间听到。为了获得国际性大企业的自豪感,中国民众是否认为即使牺牲消费者利益也无所谓呢?目前,中国应该注意到,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衡量经济的尺度并非只有规模的大小。以企业为例,存在利润和社会贡献等各种各样的尺度。这同时也是构建富裕社会的前提条件。
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亚洲总局编辑委员 村山宏,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