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14日当选为中国新的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李克强在15日就任国务院总理,“习李体制”将正式启动。中国经济结束了高速增长时代,正步入转型期,要想走上持续增长的道路,必须进行结构改革、缩小贫富差距。但阻碍改革的绊脚石仍然存在。
|
3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kyodo) |
要让富二代自立——3月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前夕,中国在互联网上陆续出现了这样的言论。开端则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认为征收遗产税的时机已经成熟的报告。
中国目前没有继承税,遗产继承无需纳税。引进这一税种受到富裕阶层的强烈反对,政府也只是作为一项课题进行探讨。在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财富分配不均,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此外,一些官员与国有企业等勾结起来进行贪污腐败的事件层出不穷,在截至2012年的5年时间里,被立案查处的国家公职人员超过了21万8000人。
中国要想转变为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不仅要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中间阶层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还要通过结构改革,重组淘汰生产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等。新的领导人显然也非常清楚这一点。
这样下去我们很可能停留在“二流国家”——据悉,执掌经济政策的李克强最近不由地发出了这样的叹息。当时他刚刚听取了关于全球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动向的报告。在以往的经济计划中,对欧美主导的最尖端动向缺乏认识。如果不加快进行经济结构转变,中国就会错失发展的良机。
但就在这种危机感的背后,却是改革的脚步迟迟无法迈出。
例如,政府机构改革是本届人代会的焦点。对臃肿的行政体制开刀、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将是重建高效经济体制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检验习李体制改革决心的试金石。
但方案公布后人们发现,尽管解决了5年前上次改革中未能实现的铁道部拆分问题,但27个部委只减少了2个。而掌管着投资等行政审批大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却又增加了有关人口政策的权限等。
两个媒体管理部门合并后由于名称过长而受到舆论的批评,在3月14日表决通过之前将14个字压缩到10个字,也给人留下了改革仅仅是停留在字面的印象。
改革的最大阻力似乎来自体制内。据相关人士透露,在向中央委员们听取关于行政改革的意见时,几乎全都是“应根据国情切实可行地推进”的慎重论调。既得利益群体形成了一种“原则上赞成,执行中反对”的倾向,成为改革的阻力。
习李体制也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掌控舆论,确立可以下决心推行改革的权力基础。和毛泽东、邓小平不同,在缺乏绝对权威的时代,还无法忽略党内的各种意见。
3月14日在等待国家主席选举结果出来之前,习李二人在人民大会堂交谈了约一个小时。两人能否齐心协力把改革继续下去呢?各种问题已经没有继续拖延的余地了。
(大越匡洋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