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说要实施货币紧缩,不过,也没有打算放宽”,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或许是想这么说。10月29日,中国央行时隔约半个月重启了面向市场的资金投放。即便如此,因担心中国可能实施货币紧缩,市场仍在警惕感中摇摆。
1263亿元,这是9月份中国外汇资金余额的增加额。中国政府一直对人民币汇率实施监管,而外汇资金余额正是银行用于购买流入中国国内的外汇而投放的人民币累计金额。也就是说,海外流入资金越多,中国国内的货币流动性就更强。
该余额已经连续2个月增加,9月增加额接近8月的5倍。由于美国量化宽松退出预期降温,海外资金流入出现激增,中国央行已经不得不收紧资金投放。
中国央行也并未保持沉默。该行在10月16日发布的有关货币信贷形势的看法中指出,“在外贸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大幅流入的情况下,货币信贷扩张的压力仍然较大”。同时重申“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但是,由于央行自次日起又暂停了对市场的资金投放,让市场不禁产生了“哎呀!这是要收紧了”的感觉,结果导致短期利率高涨。6月,央行曾因收紧资金投放,导致了利率上升和股价下跌的连锁反应。市场尚未从这一恶梦中醒来。
事实上,中国要立刻实施上调利率等货币紧缩政策的空间并不大。这是因为很多观点认为,7~9月开始好转的经济增长率在10~12月将再次放缓,而人民币汇率上升压力也正在增加。
由于中国政府在意识上不够重视与市场的对话,即使只是政策上的“微调”,也易于引发意想不到的波澜。急剧扩大的经济规模与有待改进的政策运作。正是这一矛盾中潜藏着“中国风险”。
(大越匡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