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正在加速。市场观测认为美国的金融宽松眼下还将继续,这使得被称为“热钱”的投资资金重新流向中国。资金流入导致货币过剩,引起房价上涨等。中国人民银行(央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货币过剩,但又有必要避免出现6月份短期利率急剧上升的局面,因此调控措施正面临困难。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0月24日一度升至1美元兑6.0808元,继23日后再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兑美元突破1:6心理价位的可能性在增强。截至24日,人民币兑美元10月份当月升值0.66%,成为继4月份(0.74%)之后半年来的最高升值率。人民币兑美元自去年底以来升值2.44%,已经超过2012年全年(1.02%)的升值率。
中国经济触底?
其背景是市场观测认为美国近期削减第三轮量化宽松(QE3)的可能性减弱以及中国经济状况的好转。美国10月22日公布的美国9月份就业统计低于预期。此外市场担心美国国会在财政问题上可能再次陷入僵局,因此有观测认为当初预计的年内削减QE3的计划将可能被推迟到明年3月以后。
此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论也在消退。中国10月18日发布的中国第三季度的增长率为7.8%,时隔3个季度增幅扩大。汇丰银行24日公布的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速报值也显示为50.9,时隔7个月呈现较高水平,证明了“经济已经触底”的市场观点。
而在如此背景下,投资资金的流入再次加速。据人民银行统计,作为资本进出指标的9月底外汇占款余额比上月增加1264亿元,为今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6~7月受中国经济悲观论等的影响,这一数字曾出现减少。
这些国外投资资金的流入导致货币过剩。中国前三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5%,超过了3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设定的2013年增长率目标(13%)。
由于货币过剩,国内的房地产投资再度活跃,上海和北京9月份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约20%。9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时隔7个月再次突破3%。
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10月16日发表了关于金融形势的看法,对通胀压力正在加大表示警惕。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宋国青向中国媒体表示金融有可能略微收紧,暗示政策有可能转向。
暗示收紧
尽管只是来自国外的大量资金流入导致货币过剩,但中国央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来消除货币过剩也并非易事。由于6月下旬曾发生过短期金融市场混乱的局面,使得作为市场主体的银行非常关注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动向,甚至已经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
继10月17日、22日之后,中国央行24日在例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再次搁置资金供应。有银行的融资负责人认为“央行今后有可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吸纳资金”,市场基于此观点正在加快动作,提前预备出必要的资金。作为短期利率指标的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SHIBOR)24日隔夜期利率比前一日上涨0.308%,达到4.088%,升至4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市场的紧张局势再次加剧。
(土居伦之 上海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