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结算系统提高存在感
2019/05/22
瞄准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自主的国际结算系统正在提高存在感。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的调查显示,在2015年10月启动后,加入的银行扩大至89个国家和地区的865家。被美国定为经济制裁对象的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家也加入其中,2018年的交易额比上年增长8成,达到26万亿元。反过来利用美国的对外强硬路线,中国开始在美元主导权体系中打入楔子。
现在的国际结算主要通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系统来交换汇款信息。据称,结算额每日达到5万亿~6万亿美元,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其中4成为美元结算,形成了SWIFT支撑美元主导权的状况。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引进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以英语办理手续,采取每笔交易即时结算,扩大了人民币结算的范围。由在该系统开设账户的“直接参与银行”和通过直接参与银行接入的“间接参与银行”构成,只要与任意银行完成交易,就可轻松将资金转移至中国企业的账户。
日本经济新闻为了调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普及程度,根据运营母体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上海)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告,按地区分析了参加金融机构的数量。还自主统计了中国央行等陆续发布的信息。可以看到,人民币结算正在水面下逐渐浸透。不仅是金额,从交易笔数来看,2018年为144万笔,比上年增长15%。
截至2019年4月,包括中资银行在内,全世界有865家银行参加该系统。按所在地来看,日本有三菱UFJ和瑞穗这2家超大型银行、21家地方性银行、7家外资银行的东京分行、总计30家参加。2家超大型银行的中国法人成为直接参与银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