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在11月9日开始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开展金融与国企等制度改革值得关注。近来中国发生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山西太原连环爆炸等事件,就任一周年的习李体制将经受考验。
“防止一味以GDP排名比高低论英雄”——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3日至5日在湖南视察,提出了要将增长模式从追求经济规模转变到重视质量。在2日还强调了“三中全会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11月12日通过关于改革方针的纲领性文件后闭幕。出席会议的约200名中央委员已陆续到达北京。
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的弊端也逐步显露。为确保可持续发展,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李克强总理提出了缩小政府权限,重视市场调节功能的方针。
财税改革也是一项重要课题。按照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源主要集中到了中央,地方政府出现长期性的财源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会将卖地收入作为财源。这种“土地财政”已成为房价上涨和官僚腐败的温床。
地方政府热衷于房地产开发,在公共债务和银行融资之外的“影子银行”也在急速膨胀。估计在三中全会上将讨论扩大房地产税征收范围、提高地方债发行自由度等加强地方财源的问题。改革城市与农村二元化的土地与户籍制度也将成为焦点。
在金融领域,如何具体规划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为开放人民币资本交易做怎样的改革准备将成为焦点。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为打破市场垄断,促进民间资本进入的方案已经浮出水面。
政府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10月底公布了“383报告”,提出今后7年要在金融、对外开放等8个领域推进改革的方案。报告的主导者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是习近平的经济顾问。
该报告将成为三中全会的讨论材料,但实施改革会遇到既得利益阶层的强大阻力,许多观点认为在三中全会上很难提出具体的改革实施时间。
经济稳定是确保党的统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提出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希望通过分配经济增长的果实来缓解整个社会积攒的不满情绪。
(大越匡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