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PI自2009年来首次转负,通缩风险几何?
2020/12/10
12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下降0.5%,为2009年10月以来首次负增长。虽然中国提前遏制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经济恢复正常,但收入的恢复速度缓慢,人们的节约意识增强。
11月CPI转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下滑。中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猪肉价格下跌13%。由于非洲猪瘟(ASF)等的影响,今年夏季之前猪肉价格一直高涨,目前猪肉供货已恢复。11月仅猪肉价格就将CPI拉低了0.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1月的记者会上表示,“除食品价格以外,其他的价格形势是保持总体稳定的”。但去除食品以外的指数也下降0.1%,为2009年11月以来首次下降。
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判断物价时关注的“去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指数”也连续5个月仅上升0.5%。如果家庭开支中用于消费的金额相同,那么食品等必需品降价的话,就容易把钱花在其他商品和服务上。目前的CPI并未显示出这样的迹象。
因为有的消费者对收入前景持慎重态度。国家统计局的消费者心理调查结果显示,“收入预测”在6月达到底部后,到最近的10月一直持续恢复。不过,只恢复了上半年下滑部分的5成,未达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中国经济的生产及出口等企业部门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目前尚未惠及家庭收支部门。
对未来收入持慎重态度的家庭越来越倾向于节约。企业纷纷通过降价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