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在土地财政和泡沫之间走钢丝
2017/08/30
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正在迅速增加。300个主要城市2017年1~7月的土地出让收入达到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0%,增幅相比上年有所扩大。对于秋季即将召开十九大的中国政府来说,经济稳定成为最优先事项。地方政府正在通过财政收入支柱之一的土地出让收入,加快确保基础设施投资等经济刺激对策的财源。
在房贷利率提高的背后,存在当局对泡沫的担忧(南京市内的住宅展示区) |
在北京西南的丰台区,距离高铁车站数公里的某地块预定建设住宅和办公楼等综合设施,其住宅部分的每坪(1坪约为3.3平方米)单价,换算为日元达到4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6万元),与东京中心不相上下。
地方政府以52.5亿元挂牌出让,但中标价格超出预期达到了78.7亿元。10家房地产公司参加的拍卖到第68回合才终于决出胜负。北京等主要城市实施了抑制房地产泡沫的限售措施,但某房地产公司透露:“买房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在土地归属国有的中国,地方政府可将手中的土地向市场供给。据调查公司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1~7月30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额达到1.846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增速与上年的32%相比进一步加快。
虽然出让面积略微减少,但开发商积极购买土地,单价大幅上升。
在出让金额方面,北京最多,1~7月超过1300亿元。南京市的1000亿元和武汉市的近800亿元次之。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激增至2倍以上。每个地块的出让金额换算为日元超过1000亿日元的项目在全国超过10个。
地方政府加快土地出让的原因主要有2个。首先是在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的背景下,通过维持高水平土地供给来稳定供求。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确保采取经济刺激对策的财源。
中国将于秋季召开高层人事变动的十九大,正在尽全力确保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4~6月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6.9%,增长率环比为1.7%,增速相比1~3月(1.3%)有所加快。以20%以上速度增加的基础设施投资支撑了经济增长,而其资金的大部分来源于地方政府。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是与税收、中央政府补贴相当的第三大财政收入来源。虽然不同地区的差异明显,但土地出让收入占到财政收入整体的20%左右。
中国特有的土地制度正在加强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在不承认土地私有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通过征用农业用地,以开发新城市为名将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出售给开发商,以此获得巨额收入。
作为开发用地的供给方,地方政府在财政上依赖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警惕房地产泡沫的中央政府在大力实施限购和货币紧缩政策,但地方政府对此态度消极。此外,中央政府多年来讨论引进的房地产税,也由于不愿地价受影响的地方政府的反对仍未实现。
此外,地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一直在推动个人消费的增长。中央政府不得不在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夹缝中,采取走钢丝般的政策调控。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上海 张勇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