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银行的收益呈现增长乏力态势。据国有四大银行截至3月30日发布的2014财年财报显示,净利润合计为8526亿元,同比仅增长6.5%,给此前的2位数增长踩下了刹车。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减速导致的企业业绩情况的恶化,不良债权在去年1年里增长了36%。
银行也需要适应新常态的业务模式——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云在香港的财报发布会上这样强调,认为难以指望以往那样的高增长,将需要进行业务的根本性调整。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这四大银行在国内经济增长和利率限制的背景下,一直保持2位数增长。以最大银行工商银行为例,这是净利润增长率自2006年上市以来首次降至1位数左右。
挤压收益的主要因素是不良债权的增加。截至去年底,不良债权余额总计为4631亿元,与1年前相比扩大了36.2%。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领导层倡导“新常态”,提出了不惜容忍增长放缓也要优先推进结构改革的方针。以面向煤炭、钢铁和造船等存在过剩产能的行业的贷款为中心,不良债权出现膨胀。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为了推动经济升级,正在挤压某些泡沫。
在融资整体中,不良债权所占的比率4家银行平均为1.26%。工商银行长易会满强调除中国以外的30家世界大型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平均为3%左右。即使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资产质量仍属于良好。
而不良债权占比较低的原因之一是,与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的日本各银行不同,中国各银行具有一种倾向——即避免背负不良债权,而是积极向外部抛售。在国有不良债权处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来自商业银行的债权收购额出现激增,该公司副总裁吴松云表示“在新常态下,商机正在扩大”。
但是,很多观点认为,中国各银行的资产评估非常宽松。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高管表示,在新常态下,不良债权比率即使达到2~3%也属于正常范围。不良债权的扩大趋势或将持续。
(粟井康夫 香港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