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二战期间中国民间个人蒙受的损害,三菱材料等日本企业强掳的前劳工等人自2月以后先后向北京市等法院提交了要求赔偿的诉状。日前中国又扣押了商船三井的船舶,在历史问题上不放松对日压力的习近平领导层的姿态再次凸显。
在日本企业之间,对于因战后赔偿诉讼等遭受损失的事态的警惕感正在扩大。日本企业将对新增对华投资日趋慎重,这有可能对日企在华业务拓展带来影响。
为此次案件和强掳诉讼提供支持的团体“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表示,中国政府处理对日赔偿的立场在习近平于2013年3月就任国家主席以后发生了变化。
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联合声明》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日本政府的立场是包括个人索赔权在内已经不存在。
中国方面此前存在重视中日友好的领导层的意向(童增会长),对受理和审理要求日本赔偿的诉讼持消极态度。强掳劳工诉讼不被受理,而在商船三井案件中,采取扣押行动也经过了26年。
但在今年3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地方法院)首次受理了强掳诉讼,审理已经正式开始。习近平领导层即使没有直接支持提出索赔诉讼的原告团体,也已经转向不再阻止司法作出对日本方面不利判决的立场。
关于一系列的赔偿诉讼,中国当地媒体的报道截至目前仍然有限。目前并未发生日本产品整体遭到抵制的事态。但是,“三井”和“三菱”系企业在中国已经成为目标,不容否认的是这可能影响日本企业整体的形象。
(山田周平 上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