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机场为何如此脆弱?
2018/09/06
由于遭受21号台风(台风“飞燕”)的直接打击,日本关西国际机场因风暴潮而出现机场跑道和设施被淹的情况,完全失去了作为空中门户的功能。关西机场过去也曾发生过地面沉降和水淹等灾情。虽然已经通过加高防护堤等进行应对,但此次由于超出预料的风暴潮而未能防止水淹。这也暴露出关西机场作为海上机场的脆弱性。在关西机场恢复运行的时间表仍未确定的背景下,或将产生导致正拉动关西经济的访日外国游客需求减少等影响。
跑道等一度遭受水淹的关西国际机场(5日) |
在台风过去一夜的大阪湾。关西机场的联络桥与油轮相撞的部位露出缺口,机场跑道至今仍有积水,台风留下的伤痕仍清晰可见。
超出预想的灾害
关西机场建成于1994年。在约5公里的海面上建造了总计2条跑道。其中A跑道长3500米,B跑道长4000米,可24小时供飞机起降。
在建成之初,关西机场就被指存在结构上的弱点,其中之一就是松软的地基。该机场建在水深18米的地基上,地面一直在出现沉降。一期岛已累计下沉约3.4米,如今仍在以每年约6厘米的速度下沉。此次受到水淹的正是建在一期岛上的A跑道。
在地面沉降仍在持续的情况下,防范风暴潮等的最佳对策之一被认为是“堤岸防护工程”。关西机场自通航以来,一直在加强水灾对策。自2004年起,为了能防御“50年一遇”的巨浪,防护堤被加高到了比海面高出约5米的高度。这一举措设想的是留有记录的最高潮位,即1961年的第二室户台风来袭时创下的293厘米的潮位。
但是,此次观测到创出历史最高潮位的329厘米。日本国土交通省统计显示,包括停机坪在内全面浸水,水位最高达到约50厘米。关于观测到创纪录潮位的原因,可以想到台风的通过与满潮时刻处于相同时期等各种条件的叠加。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