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经观察 > 政治/社会 > 三菱材料与劳工推进和解的难题

三菱材料与劳工推进和解的背后难题

2015/08/06

PRINT

      针对二战期间强掳中国人到日本的问题,日本三菱材料正在与前劳工方面推进和解谈判。如果实际上实现和解,对个人赔偿索赔权持否定态度日本政府的立场有可能被动摇。那么,三菱材料为何决定推动和解谈判呢?

三菱材料日本总公司所在大楼(东京都千代田区)
        包括三菱材料前身在内,有35家日本企业在中日战争(中国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1943年至战争结束,从河北省和山东省等中国华北地区强掳了约3万9千人到日本。强制这些人在矿山、建设一线和造船厂等处参加严酷的劳动。

  前劳工和遗属自1995年起,在日本提起诉讼,要求获得赔偿。但是大部分诉讼都在2011年之前以败诉告终。之后,前劳工等将诉讼的地点转移至中国,4个组织于2014年2~4月在河北、山东和北京市的法院相继提起诉讼。

 前劳工的支援团体表示,2014年6月开始和解磋商。据悉,最近三菱材料方面提交了“道歉声明”,双方已就向受害者支付人均10万元的和解金达成了基本共识。

  三菱材料2015年7月在美国,以曾经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强迫成为旧日本军队俘虏的美国人参加劳动,向前俘虏和遗属等表示了道歉。该公司的理由是“作为业务继承公司,感到具有道义上的责任”。

  三菱材料在山东省拥有水泥生产子公司,同时还涉足用于电子零部件的铜合金等的制造和销售。对于和解磋商一事,该公司宣传部门虽然表示“对于仍处在纠纷中的案件不便作出评论”,但有观点认为,三菱材料担忧当地的业务环境出现恶化。

 
 在中国4个提起诉讼组织中,在北京提起诉讼的组织于2月表示,三菱材料方面的道歉“没有诚意”,表示退出和解谈判。

  这个组织的代理律师8月4日,针对和解一事再次表示,这是犹如欺诈的行为。无法同意。为此,三菱材料即使与其他3个组织实现和解,之后仍有可能继续遭到北京组织的批评。

   有观点担忧“赔偿行为有可能波及其他企业”(熟悉中国法律的日本律师)。参与强征劳工的企业至今仍有20多家存在,而且很多公司都在中国开展业务。如果此次形成先例,其他公司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中日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时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日语名:《日中共同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日本政府根据这一声明,坚持认为中国不仅放弃了国家间赔偿,而且放弃了个人的赔偿索赔权。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作出了不承认个人赔偿索赔的裁决。不过,最高法院附加的意见表示,不阻止相关人士自发的救济受害者的行动,这是民间出现和解行动的背景。

  对此,日本政府在加强警惕。不仅是与中国的关系,日本政府还担心,围绕宣称韩国人的个人索赔权已经消灭的1965年的《日韩索赔权协定》,有可能发生解释分歧。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7
具有一般参考性
 
1
不具有参考价值
 
0
投票总数: 8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