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轮缔约方会议(COP20)当地12月14日在秘鲁首都利马艰难闭幕。各方在如履薄冰的协调后最终达成了共识。中国与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保持了一致步调,受中美带动,部分发展中国家做出了让步。今后,朝着将于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COP21”,各国将着手构筑所有国家都参与的框架,各国对策的实效性将再次受到考问。
|
COP20主席国秘鲁的环境部长曼努埃尔·普尔加·比达尔(左)与COP21主办国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右)等人握手(14日、利马) |
因难以达成共识,本轮会议的会期不得不延长了30多个小时。当地时间14日凌晨,主席国秘鲁的环境部长曼努埃尔·普尔加比达尔宣读了共识文件,各国代表纷纷鼓掌表示欢迎。这一在马拉松谈判的最后关头达成的共识强调应建立所有国家都参与的框架。
此前发展中国家未被要求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不过此次共识则敦促发展中国家积极采取对策。由于部分发展中国家反对,共识文件被缩减至5页,并且仍然存在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责任的表述。
11月中美首脑联合公布温室气体削减目标的举动改变了国际社会的氛围。中美两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40%以上,但是两国一直未履行削减义务,脱离于现行框架。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气候变化对策作为剩余任期的主要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希望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两人的想法达成了一致。
12月11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到访利马,强调“国际社会还有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由于作为抵抗派代表的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发展中国家也不再是铁板一块。
不过仍然存在课题。各国的温室气体削减方法和时期尚未确定,此外相互检查各国目标的框架也是一张白纸。之所以未能敲定详细内容被认为是因为中国等国不肯做出让步,中国等国强烈担忧外国借此置喙其内政。
目前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来自发展中国家。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迟公布温室气体削减目标和结论,“将地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工业革命前的2(摄氏)度以内”的国际目标将无法达成。
在削减温室气体方面,只有发达国家履行义务的框架事实上已经结束,要想重新制定新的框架,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不可或缺。围绕气候变化的责任及应对举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持续了20多年的对立能否通过此次共识(基于共同规则制定削减目标)得到消除将成为关键所在。
(川合智之 利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