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前公布的7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超过3%,另一方面,反映超市等的柜台物价的统计指数却转为了下跌,两者正呈现背道而驰的状况。日本4月份消费税从5%涨到8%,柜台物价更敏感地反映了日本消费税增税后消费者的节约意识。节约倾向是否只是暂时性的、而日本的经济复苏带来的物价上涨是否仍将持续?亦或是通货紧缩的阴影再次降临?日本政府是否按预定在年内确定再次上调消费税也将成为焦点。
日本总务省每月发布的CPI(综合、含税)7月较上年同月上涨3.4%。从日常生活用品的涨幅来看,咖啡饮料为5%,厨房用洗涤剂为4%,而卫生纸为9%,普遍出现较高涨幅。
形成对照的是,东京大学根据全国超市柜台数据计算的“日经和东大每日物价指数”(不含税)7月较上年同月下降了0.25%。8月下降0.5%,降幅出现了扩大。
日本自4月消费税增税以来,这2个价格指数走势的反差日趋明显。主要原因是CPI统计使用的是包含消费税的价格,且仅在CPI中进行统计的服务类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
但原因不仅限于此。即使在不含税的情况下推算CPI,且与统计柜台价格指数时选取同样的商品品类,2个指数仍然呈现相反的走势。分析其中原因,可以发现消费税增税导致了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节约心理开始增强。
日本泡沫经济见顶是在1991年2月。而在约1年半之后的1992年6月,东大物价指数已经转为了下降。而在超市以外,消费出现下滑、CPI转为下降则是出现在1994年10月,晚了2年半。在因泡沫崩溃而进入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东大物价指数成为了CPI的先行指标。
日经和东大每日物价指数:该指数根据所收集的日本全国的约300家超市销售的食品和日用品的每日价格信息计算得出。涉及的商品种类涵盖了日本总务省公布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的20%。
(小太刀久雄)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