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过多的选举浪费了多少人民的血汗?
2017/10/19
而日本有许多首相,解散众议院的目的,很难说是为了国计民生,比如这次安倍解散众议院,安倍在说明解散的理由时称,拟变更2019年10月消费税税率提高至10%后增收部分的用途,由偿还中央政府债务改为幼儿教育免费化等,计划对此拿出2万亿日元,他想就此问信于民。
由于“加计学园”等问题影响,安倍内阁的支持率曾一度降至39%左右,但以8月内阁改组为转折点停止下跌,随后曲线上升,一度曾经恢复到50%以上,因此,安倍急急忙忙解散议会,不能不让人怀疑,他是担心支持率在森友、加计学园的继续发酵中再次下降,到了明年这届议会到期而必须解散时,失去政权。他以牺牲财政再建为代价,说将2019年10月消费税税率提高至10%后增收部分的用途,由偿还中央政府债务改为幼儿教育免费化等,更有收买人心,以得到更多的选票之嫌。
日本的财政赤字目前已到了不能再继续下去的程度了,到2016年12月末,日本的国债和借款及政府的短期证券合计为1066兆4234亿日元,和上一年相比增加了21兆8330亿日元,每个日本人约负担840万日元的借款。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安倍政府所设定的到2020年基础财政收支正常化的目标已经不可能实现,但是安倍仍然挪用财政再建资金用于其他,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这种行为是以牺牲国家的长远利益为代价,为了一党之私在选举中胜利“撒钱”。
而财政持续抱有高额赤字,就会在国民的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担心自己的年金和现在的福利等将来是否能得到保障,担心国家破产,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因此为了将要到来的危机做准备,有钱也不敢花,这也是造成消费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相具有随意解散议会的权利,是日本政权经常处于短期化,经常选举的一个重要原因。经常处于备战选举的政权,难以从国计民生的长远目标着眼,制定国家发展计划,描绘国家未来的蓝图,而容易经常处于为了选票无限扩大财政支出,笼络人心的状态中,即使将来国家在超过限度的债务中破产,也要先顾眼前的利益,赢了选举再说,将来怎么样,不去管他了。
在如此的没有长远的目标,经常在选举的压迫下采取短期行为的日本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增税和经济增长来实现财政收支正常化,已经是不可能了,因为政府支出总是不断增加,安倍政府上台后,国家财政预算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国家债务和GDP之比不断增大,2011年为209.4 %;2012年达215.4 %;2013年达220.3 %;2014年达226.1%,2015年达229.2%; 2016年达232.4 %,而2017年度又做出了高达97兆4547亿日元的预算,岁入却只有57兆7120亿日元,如此继续下去,日本国家破产的日子指日可待。
安倍政权原本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度,实现财政黑字化,但是内阁府7月发表的《关于中长期经济财政的试算》,即使实现年度名目GDP增长3%,实质GDP增长2%的经济高速增长,到2020年度仍将剩余8.2万亿日元的赤字,到2025年度才有望实现盈余,若持续低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度仍为赤字,而据《日本经济新闻》9月29日报道,在安倍政权执政近5年来,GDP增长率仅为0.2%。(朝刊4版,“试问安倍政权的五年”〕
而从长远的观点看,即使增加消费税也难以增加税收。1988年,竹下登首相实现消费税构想,翌年正式施行3%的税率,1997年,桥本龙太郎首相将消费税率提高至5%。由于增税造成的景气低迷等原因,这两次增税最终都没有带来理想的税收效果。1989年4月1日实行3%消费税以后,当年度税收从前一年度的约50.8兆日元增加到约54.9兆日元,1990年度,达到约60.1兆日元,但是由于增税带来景气倒退,到了1994年,年度税收跌到了约51兆日元。1997年4月1日实行消费税增至5%,当年度的税收从约52.1兆增加到约53.9兆,但是1998马上惨降到约49.4兆。而在2014年4月1日施行消费税增为8%以后,虽然税收呈曲线上升趋势,但是增加消费税具有强烈的抑制消费,减少GDP等副作用, 目前日本占GDP60%的个人消费仍然低迷,很可能重蹈前两次增加消费税的覆辙,而国家不断扩大开支,则会进一步使财政再建化为泡影。
因此,日本的财政依靠增加消费税和经济成长实现健全化已经是不可能了,必须削减开支,首先要改正这种只为一党之私,造成巨大浪费的频繁选举制度和由此而来的执政党为了对应选举笼络人心,无限扩大财政支出的“撒钱运动”。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