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上月实施了不向市场注入充裕资金的偏向紧缩的货币调节。此举被认为意在打压余额已经膨胀至8万亿人民币的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发行、投资于国债等的产品是具有代表性的银行理财产品。这与美国MMF(货币市场基金)类似,利率为每年5%左右,高于1年期存款利率(逾3%)。
此外,还有信托公司负责发行和投资,并由银行销售的产品。这些产品筹集短期资金,在房地产相关(包括基础设施融资)领域等进行高风险投资,利率有时可达每年10%。很多产品都被处理为表外资产,类似于将美国证券化投资产品SIV(结构投资载体)分割成小单位的产品。
银行在结算期末等时间一般要筹集这些理财产品的偿还资金。在很多情况下,流动性管理都不完善,将需要大量资金,汇丰银行(HSBC)指出,人民银行此举打击了银行不计后果的姿态。
在高风险理财产品中,华夏银行销售的产品曾发生债务违约。如果紧缩政策导致银行难以筹措到偿还资金,进而导致债务违约增加,理财产品的人气将下降。
届时,通过理财产品筹集资金的比例较高的中小银行的经营将受到影响。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SIV难以从市场筹集资金,结果导致金融系统出现动摇。
人民银行在以恢复市场平静为目的的声明中指出,商业银行应减少筹资与投资的失衡。在中国,对银行的批评声音很强烈,因此人民银行不得不打击以表外交易这一不透明的形式进行高风险投资的业务。
但如果收紧表外交易的规模,通过这个渠道融资的房地产和股票面临的抛压将增强。事实上,这种不透明的金融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中国经济,如果要改变这一状况,使其走向正常的话,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太田康夫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