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需求低于供给的通货紧缩缺口(Deflationary gap)仍然很大,日本的实际经济并未像现在的日本股市那样走强。仅观察日本国内可以发现,“认为通胀难以达到2%的看法”并不缺乏证据。但在日本当通货紧缩成为口头禅的背景下,日本面临的全球环境可能已经突然发生变化。
可以比较一下日本和中国主要电子产品和日用品的销售价格。SMBC日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牧野润一制作了将中日购物网站的产品价格按1元人民币兑约15日元换算后进行比较的一览表。
观察这张表可以发现,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的价格来看,中国已经高于日本。而液晶电视基本相同,但空气净化器的价格则是中国比日本高出约50%,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大城市的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运动鞋和牛仔裤的价格虽然是日本更高,但洗涤剂则是中国明显高于日本。只要是有品牌知名度的产品,中国的物价就绝不便宜。
SMBC日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牧野润一指出:“日本通货紧缩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的结构有所不同”。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是需要不足型通货紧缩。原因是不良债权和过度债务问题导致的需求不足。当时所有物价都在下降。
而在2000年代,日本涨价产品和降价产品呈现2极分化态势。当时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带来了明显的通货紧缩。也就是说,日本2000年代的通货紧缩带有明显的中国“供给冲击型”色彩。
但牧野认为这种局面正在迅速成为过去。因为中国的人工费正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上涨。如今中日产品的价格将走向相同水平,同时价格发生逆转的产品也在增加。“对日本来说,供给冲击型通货紧缩将会结束”。对日本来说这将是好消息。
而对中国来说则完全相反。中国曾以低廉的劳动力和被低估的人民币为武器发展为“世界工厂”,但目前这些前提条件正在动摇。而其结果是中国经济增长率开始放缓,中国股市陷入低迷。
如果中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对日本来说将是重大事件,但中国平稳放缓反而对日本构成重大利好。因为中国产品带给日本的进口通货紧缩压力将减弱,但还不仅限于此。
有观点认为,中国“暴饮暴食”导致的资源价格上涨也将止住脚步。由于核电站停止运行,日本每年需要额外进口数万亿日元的化石燃料,而资源价格停止上涨将利好日本。
从一个更大的格局来看。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而自己则专注于IT和金融。但本应成为美国制造业基地的中国已经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美国自身在雷曼危机以后也开始强烈意识到,制造业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的重要性。中国由于成本上涨等原因,已经不再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世界工厂”。
在中美经济处于蜜月期时,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遭遇了“产品降价和原料涨价”的夹击。日本如今即将摆脱这一困境,这在力争摆脱通货紧缩方面也将是好消息。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泷田洋一
过去文章
中国产洋葱价格超过日本
鳗鱼颠覆“中国制造”常识?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