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中日茶坊 > 神户南京町的中国人

演播室by明子(4) 神户南京町的中国人

2014/03/03

PRINT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到2014年1月17日,阪神淡路大地震已经过去19周年。在众多哀伤的记忆中,有一件我喜欢的趣事。那是我从作为朋友的记者那里听说的事儿。

    1995年1月18日,地震之后的第二天早上。神户的街头一片寂静,由于突然袭来的悲剧,人们陷入了茫然自失的状态。在严冬的日子里,甚至电、煤气和自来水都停了,人们的内心也感到一片冰冷。

  在这种布满瓦砾的街头的一个角落,突然升起让人感觉温暖的热气。好像是南京町附近。

  朋友很快就赶到了那里。

    南京町就是神户的唐人街。那时已没有往日的喧嚣,其中还有已经倒塌的店铺。在一片肃杀的空气中,飘荡着温暖的热气以及沁入五脏六腑的香气。那是肉包子的味道。

    在巨大的蒸笼之中,闻名唐人街的肉包子放出热乎乎的蒸汽。在没有电和煤气的情况下,利用木材升起了火。而制作这些肉包子的是一位四十多岁年纪的华侨男性。

    是在地震中没有遭灾?还是第一时间就恢复做生意了?朋友朝着一声不响蒸包子的男性问道,

    “这么快就做生意啊?地震是否造成损失了?”

 那位大叔若无其事地这样回答。
   “不是,就在刚才还在瓦砾下面埋着呢。”
  怎么可能?
    “刚刚被救出来。”

    真让人吃惊。朋友脱口而出的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
    “最好要休息一下!”

  大叔淡淡地回答道,“意气消沉不是也于事无补嘛。力所能及的事儿还是要做的。为了重建家园,首先应该相互帮助。”

    大叔像白给一样给了朋友珍贵的肉包子。朋友顿时被中国人强韧的生命力以及扎根海外的华侨那种团结和互助精神所感动。

    在失去房子、失去亲人、甚至是丧失希望的人们心中,这句话是多么强有力和坚韧不拔啊。

    在地震过去半年后,我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北京。当时我既不会说中文,在北京也没有熟人。虽然距离日本很近,但北京仍然是异国他乡。我时常差一点儿就被不安和孤独所击垮。每当这时,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在地震后的街头,一位中国人向人们发放肉包子的身影。

    在中国,独生子女这代人经常被认为精神力量很弱。但是请回想一下,中国人的起点就是南京町充满生命力的身影。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51
具有一般参考性
 
3
不具有参考价值
 
4
投票总数: 59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