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宏为日经中文网撰稿:“小日本”是中国人骂日本人时使用的词语,但大家是否知道日本人也曾使用过“小日本”这个词?
|
倡导“小日本主义”的石桥湛山 |
在为对外扩张领土而发动中日战争以及“大日本主义”成为社会共识的战前,日本记者石桥湛山倡导了“小日本主义”。湛山提出,日本应该缩小军备、放弃所有殖民地和侵占领土,通过产业和贸易来求生存求发展。他强调海外领土并没有给日本带来经济利益。不用说,当时的湛山遭到了军方的憎恶和打压。然而战后湛山却再次复出,并当上了日本的内阁总理。战后的日本也正如湛山所描述的那样,在日本这一小小的岛国上通过振兴产业、与各国通商,开辟了走向经济繁荣的道路。
认为领地越大越好可以说是动物的本能。每次遛狗时笔者都会这样想。狗狗会随处小便,留下自己的气味,主张这是其领地。如果其他狗狗或动物进入它的势力范围,便会对其狂吠,以赶走入侵者。狗以外的动物也是如此。因为动物要在自己的地盘内捕获猎物生存。如果被其他动物抢走了猎物,自己便无法继续生存。
人类的历史也是地盘之争的连续。在狩猎是获得食物唯一手段的时代,人类和狗狗一样划定势力范围,驱赶入侵者。农耕开始后,地盘就变得更加重要。这是因为没有土地便无法种植作物,也无法养活大量人口。而王侯贵族如果没有土地便无法收取租税,无法享受奢侈的生活。围绕农地的大规模战争也因此而爆发。
战前的日本也正是极为渴求土地的时期。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日本人口呈爆发式增长,而国内的农地却十分有限。当时有一半以上的日本人口是农民。虽说长子可以继承父母的农地,但次子以下的子女却只有另谋生路。土地面积并不会因为人口的不断增长而增长,农村也因此陷入穷困潦倒,卖女儿的贫困人家也屡见不鲜。
没有工作的次子以下的男性大多当上了军人。受到1930年代全球恐慌的影响,日本农村的贫困程度达到了极限。很多军人在目睹自己家乡的贫困惨状后感到必须设法改变这种贫困状况才行。于是效仿欧美国家扩张外国殖民地的想法不断传播开来。接下来便爆发了满州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部的广袤土地并成立了满蒙开拓团,很多日本农民越洋来到中国,在中国人的土地上进行农耕。满州事变发生时,基于上述的国内背景,日本人对军方的侵华行为并未表示反对。
在那样的时代,石桥湛山则提倡“小日本主义”,强调不需要土地。他认为农业虽需要广袤的土地,但工业和商业则不需要太多。资源方面,只要有钱便可以从国外购买。相反,要是拥有广阔的领土,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则需要对警察和军队投入大量的资金。与其将钱用于警察和军队,倒不如将其用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战后的日本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方法重建家园。大量的农民进入到工业和商业领域工作,农业人口不断减少。如今日本的农业人口已减少到总人口的2%左右。日本的农作物自给率也降至40%,不够的部分跟资源一样花钱从国外购买。在日本,一定要到海外获取土地的想法已经越来越少。而日本的人口本身也在不断减少,有些地方的土地甚至已经开始闲置。
日本侵略外国的意义已经消失。中国人一直担心日本会再次侵略中国,但日本人却已经失去了像战前那样获取土地的理由。如果实在有需要,可以花钱购买或是租借。对于侵略外国,日本人现在连想都不会想。因为要管理和统治象中国那样人口众多、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是极为困难的。现在不少日本人的真实想法是“我可不愿意到中国去面对那么多困难的问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