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少“就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甚至连日语都不会,他们在日本打工挣钱,之后便回到中国。虽然回到中国的“就学生”无法成为精英,但有很多人依然与日本保持着联系,例如开日式拉面馆和日式酒吧等。这些将日式服务产业搬到中国街头的“就学生”为中日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不过百姓却并未感到生活富足。要构建充实、富足的市民社会,仅仅靠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强大是不够的。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流的国家领导者,而是像过去的“就学生”一样,扎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移植新产业的实业家。正是有了他们打造的丰富多彩的服务产业,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充实。
擅长插画的花店老板、中西结合的糕点师、服务贴心的宠物医院、口味地道的外国餐厅、擅长服装搭配的小服装店。在日本,这样的店铺和人才比比皆是。相比立志在政府和国有企业里出人头地的一流学生,我更喜欢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小理想而到日本学艺的普通人。
相比留名青史的伟人,我更看重为市民社会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贡献的寻常中日人士的交流。我虽然不是一流的记者也不是一流的文人,但仍希望继续通过这个专栏与各位中国朋友进行交流。二流万岁!
作者村山宏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