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需要顺应各个时代的经营者。就日本来说,在战后物资短缺的时代,日本需要拼命奋斗的经营者和员工。凭借他们的努力,日本在物质上富裕了,但失去的东西也很多。在日本“战中派”领导企业的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大气污染等公害非常严重。这是毫不顾忌他人与社会整体、一味追求企业利益的结果。此外,地价和股价出现暴涨,并引发了经济泡沫。作为“战中派”代表列举的中内也利用从银行借来的资金发起开店攻势,进而构筑了其“零售业王国”,但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其经营陷入了困境。结果,中内构筑的“王国”也只经历了一代便走向了崩溃。
取代日本“战中派”登上时代舞台的是战后一代。他们作为经营者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为了维持社会的繁荣,企业开始重视消费者。此外,保护自然和防止环境破坏的意识也有所提高。男女平等的意识不断浸透,很多日本企业甚至制定了为男性员工在自己子女出生后提供“育儿休假”的制度。可能导致“过劳死”的上司的残酷命令开始被否定。在如今,如果还是像“战中派”那样的严厉老总领导公司,年轻一代大概无人会随之而去。
中国也是一样。在文革导致的经济窘困的年代,需要“上山下乡”归来的一代勇往直前地追求高速增长。但是,并不是任何时代都需要这样。看看夏季依然挥之不去的PM2.5的惨状、导致多人受害仍屡禁不止的食品非法添加、令人窒息的城市交通拥堵。中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却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比日本60、70年代更加严峻的生活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企业经营者必须转变思路。“上山下乡”一代人的增长至上的经营模式已经几乎走到了头。笔者认为,不如将今后的企业经营交给更加具备灵活思维的年轻一代。但愿“上山下乡”一代的经营者能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作者村山宏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