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宏为日经中文网撰稿:美国调查机构Pew Research Center7月份公布的各国好感度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回答“喜欢美国”的人占69%,而回答“喜欢中国”的受访者仅为5%。反之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方面,回答“印象非常差”的人高达74%,加上回答“不太好”的受访者,共有90%的中国人讨厌日本。这一结果本身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在日本和中国实施的民意调查也显示出同样的倾向。不过,由于是第三方美国的机构实施的调查,所以可能更客观一些。
笔者曾在本专栏中介绍过“大多数人是友好的”观点。不过,环顾各种民意调查发现,并非友好派占大多数,而是不友好人士占大多数。这或许反应出这样的事实:虽然口头提倡中日友好,但是内心却讨厌日本/中国,中日双方的友好人士只是少数派而已。不过,想必会有人觉得“哪里不对劲”吧。怎么会有这么多中国人讨厌日本、这么多日本人讨厌中国呢?现实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与民意调查的结果似乎有所偏离。
笔者也曾引用民意调查来评论中日关系。在引用民意调查时,笔者经常会问自己“民意调查真的准确吗?”。为了把握社会的倾向,借用民意调查再方便不过了,因此民意调查被广泛运用于政府的政策决定和企业的市场营销等。但是,虽然号称民意调查很科学,但是笔者仍然放心不过。美国保守派媒体实施的民意调查显示,奥马巴总统的支持率呈下滑倾向,而自由派媒体实施的民意调查却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将升高。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民意调查此前就曾遭到过质疑。舆论和流行很像,很容易出现变化,像空气一样流动不定。据Pew Research Center调查,对日本印象不好的中国人的占比在2008年为34%左右。而中日出现争端后,情况却突然间急转直下。不过,如果争端过去一段时间,数字会再次出现变化。调查时间、调查方、受访者以及提问的问题都会影响到民意调查的结果。
例如,如果让受访者从“非常喜欢”、“喜欢”、“普通”、“讨厌”和“非常讨厌”5个选项中做出选择,很少会有人回答非常喜欢和非常讨厌。这是因为受访者觉得“非常”这种表述有些极端,所以会尽量避免选择。另外,如果没有“普通”这一选项,“喜欢”和“讨厌”的比率则可能变高。如果增加“不知道”和“说不好”等选项,就会有一部分人倾向于这些选项。
另外,提问的方式也会影响到回答结果。现在如果询问中国人是否讨厌日本,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讨厌”。不过,如果询问中国人“是否应该从日本引进技术来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和“是否支持中日改善关系?”,相信理性的人会回答应该和支持吧。提问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便会出现变化。另外,还有诱导式提问的可能性。提问者可能会有意的对受访者进行诱导。如果让中国人看着日本旧时军人的照片,询问“讨不讨厌野蛮的日本人”,受访者自然会回答“讨厌”了。
在日本,每当举行选举都会实施民意调查,但调查员的大多数却都是大学生打工者,而并非专门学习民意调查方法的学生。当然,细致周到的民意调查还准确反映了统计学和心理学因素。调查员也尽量避免都由专家组成,以免出现诱导性的提问。不过,这种细致周到的调查很多都需要大量时间和费用,而且提问内容也很复杂。由于调查方和回答方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存在难以实施的缺点。
笔者之所以对民意调查之类抱有质疑,是因为认为“人类是善于撒谎的动物”。下面介绍一下《日经产业新闻》今年春季刊登的对人类大脑研究的报道。美国乔治亚州埃默里大学找到27个年轻人,让他们听无名音乐家的乐曲。在此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选择“喜爱的乐曲”。同时,利用大脑分析仪器测量了大脑的血流,利用这种方式对大脑进行了客观分析,因为喜欢与否会导致大脑内的血流发生变化。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