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宏为日经中文网撰稿:中国与日本此次关系恶化快一周年了。虽然经济关系正在恢复,但政治关系却依然处于冰冻状态。担心中日关系恶化的人经常这样说:
“虽然媒体一味报道网上散布的极端反日和反华观点,但大多数中日两国人民并不那么相互憎恨”
“我实际去了中国,并未感受到反日情绪”
“日本普通民众目前对中国人仍很友好。令人憎恨的只是日本的右翼政治家”
中日两国大部分人都不希望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这是不争的事实。而那些声称“通过战争做个了断”表示出敌忾之心的人在两国都是极少数派,这也毫无疑问。但中日关系却没有好转,对此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两国媒体总是寻找极端观点进行报道,导致了关系恶化的胶着状态。
这次来观察一下这种媒体罪恶论。为避免误解首先做个声明,笔者在这个专栏曾多次重申,“中日对立对双方都不利”。同时,像中日两国这样,相邻两国的人民相互憎恨,是世界任何地方都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自然的感情流露,但即便如此,避免严重对立才是成熟的大国关系。此外,我之前的文章对于为赚钱而进行爱国报道也不能苟同。
我虽然坚持这些立场,但很难认可那种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罪恶的是双方媒体”的结论。一部分媒体宣扬反日或者反华意见当然是为了在商业中实现盈利。但是,如果反日和反华的民众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就不会出现这些报道。正是因为有了欢迎反日和反华报道的一定规模的受众层,才有了反日和反华报道。虽然或许这些人只是少数派,但一定程度的反日和反华势力的确存在,首先不能忘记这个事实。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社会上,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正在下滑。尤其是在日本,年轻人脱离电视的现象非常明显,热心阅读报纸的年轻人可能会更少。因此不能高估大众媒体的力量。年轻人越来越不会轻易受到电视和报纸报道的影响。年轻人一般利用网络上的微博交换信息。相对于媒体的报道,网络上的过激言论或许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更大。
笔者之所以反对“大多数人是友好的”这种想法,还有其他理由。而正因为是少数的过激意见才应该引起关注。举个例子来说,2001年美国911日恐怖袭击,包括日本人和中国人在内的很多无辜的人在袭击中遇难。那么,中东人怎么看待这起事件呢?相信大多数人会感到痛心和悲伤,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吧。
如果询问中东的普通百姓怎么看待恐怖主义,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表示反对。对牵连到普通百姓的恐怖主义表示肯定的人只是少数派。支持自杀式恐怖袭击等过激思想的人应该少之又少吧。
那么,为什么全球媒体纷纷报道中东的极端反美情绪和中东恐怖分子的过激言论呢?这是因为这一小部分人对社会存在重大威胁。即便是少数人也不能掉以轻心。如何防止恐怖主义、应对恐怖袭击?恐怖分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过激的反美思想?媒体必须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中东各国的人口爆炸、随之而来的年轻人的就业难、美国与埃及军方以及沙特阿拉伯王室的特殊关系、巴勒斯坦难民的悲惨生活等等。种种原因交错,使中东有了孕育极端反美思想的土壤。如果不能详细地报道其中的背景,作为记者来说就是不称职的。如果仅仅因为只有一小部分人而不报道恐怖分子和他们的过激思想,那么便无法找到解决恐怖袭击这种重大问题的解决口。不能因为“大部分中东人是友好的”就对极少数恐怖分子放任不管。
再回到中日关系上来。虽然和中东恐怖分子一样,反日、反华的人只是少数,但是为什么中国和日本的互联网上会出现各种过激的反日和反华言论呢?必须要深究其中的背景才行。而这正是媒体应该做的事。经济状态是否扭曲?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法是否有问题?政治家的心声是什么?哪些人从反日和反华中获利了?
对一小部分人的过激言论置之不理,只会让人停止思考。必须认真收集反日、反华的声音,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过激言论。这是记者的工作,也是媒体的责任。不认真分析过激言论产生的背景,努力解决问题,是不会有益于中日关系改善的。即使短时间内关系变好了,也很容易再次恶化。
“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希望大家在说这句话之前先三思一下。
作者村山宏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