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腐败、缓解民众的不满,需要建立详尽的机制、规则和程序,而且需要培养执行这些原则的大量专业人士。这样麻烦的事情必须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和很小的地方城市实施。在完善对话机制和相关法规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律师、会计师、房地产评估师、法官以及熟悉法律的行政官员。如果没有这种脚踏实地的努力,“民主主义”就无法发挥作用,也难以消除腐败。
提到民主,可能有人马上就会亢奋地高喊“改革”,但真正的民主则是乏味的程序的累积。提到根据民众意愿做决策,这听起来非常美好,但关键问题是民主主义指的是多数派和少数派在什么地方作出妥协。可以说所谓的民主主义就是为达到彼此妥协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沟通,并按照法律来促成妥协。
要实现民主,既不需要英雄,也不需要戏剧性。相反,民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而且效率非常低下。经济快速发展可能就此一去不返。但是,欧美和日本仍然选择了民主主义,因为这些国家相信民主主义从长期来看能够防止社会弊端,符合社会整体利益。
上面阐述的对话机制的构建、相关法规的完善和专业人士的培养等等,都是今日的中国可以做的事情。笔者认为,通过不断推进这样的小改革,有朝一日就能进行重大的改革。相反,如果不推进小改革,不在社会基础层面建立民主机制,即使实行选举,民主主义也难以发挥作用。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埃及,政治持续陷入混乱的原因在于民主机制尚未在整个社会扎根。
更为严峻的案例或许是位于中国北方的那个“巨大国家”。20多年前,该国的独裁政权崩溃,引入了通过选举产生总统的机制,但至今民众仍然不能反对总统。总统亲信经营的国营巨大石油企业垄断了财富,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日渐扩大。而媒体也对总统俯首帖耳。这是因为该国虽然实行了选举制度等重大改革,但却忽略了自治机制、企业民营化以及司法制度等小改革。
希望中国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相关链接:民主需要形成和沉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