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历史上为何数次被少数民族统治
2020/08/10
村山宏 为日经中文网撰稿:自古以来,汉族王朝一直苦于少数民族的侵略和统治。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防止匈奴等北方民族的入侵。自3世纪起,鲜卑族等被称为“五胡”的北方民族占据中原,建立了十六个国家。隋唐的皇室也有鲜卑族血统。唐获得突厥的援军,消灭了隋,在安史之乱中借助回鹘的帮助,镇压了叛乱。到了宋代,西夏、辽和金等异族国家也不断入侵汉族地区,进行统治。
长城(资料图) |
历史上最强的北方民族或许是13世纪的蒙古族。蒙古族建立元朝,统治了中国全境。赶走蒙古之后的明朝也忙于和蒙古作战。最后则是由满族建立清朝。除了汉武帝、唐太宗(有鲜卑族血统)和明永乐帝时期之外,面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汉族在战争中处于劣势的情况很多。中国北方气候寒冷,在农业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生产力有限,人口加起来也不过数百万人。
|
与此相对,据推算,隋唐之后从事农耕的汉族人口截至11世纪徘徊在5千万人左右。12世纪以后大约1亿人,清朝后期达到4亿人。不管是哪个朝代,汉族的人口基本多达少数民族整体的10倍以上。从战争能动员的兵力来看,汉族应该明显更多。同时自战国时代起,汉族专注于武器、战术和武术的研究。观察中国人(汉族)在奥运会上的活跃程度,很难想象汉族在运动能力上处于劣势。
尽管如此,汉族王朝在决定性的战争中却多次败给少数民族。原因何在呢?首先可以举出汉族社会过于成熟这一原因。在文明趋于成熟之后,豪华绚烂的文化之花争奇斗艳,社会变得耽于享乐。统治者和民众变得重文轻武,尚武的风气日渐衰微。西罗马帝国也丧失了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朴实刚健风气,在5世纪被日耳曼族的雇佣兵队长消灭。
此外,汉族的内部分裂和斗争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农耕使粮食充足,汉族的朝廷缺乏危机感,派系斗争不断。虽说是斗争,也多为拉拢和阴谋等并不伴随武力的暗斗。相反,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时常受粮食不足困扰,因此部族整体总是充满紧张感。多个民族展开混战,争夺放牧地,边放牧边当士兵的游牧民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少数民族同化为汉族,来自汉族的反抗减弱,也使异族统治变得容易。唐朝皇室当初保留了鲜卑的风俗,但随着时代变迁,与汉族融为一体。清朝为了压制汉族的不满,积极起用考上科举的汉族当官僚,利用汉族来统治汉族。也就是“以汉制汉”。通过让优秀的汉族人才集中于科举,防止了武力反叛。
原因有多种,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民那样的民众缺乏“爱国心”和“共同体意识”。汉族的贵族和地主热衷于向民众征税,但给予民众的东西却很少。民众没有理由为国家尽忠。从民众的角度来看,不管统治者是汉族还是异族,一定都被征税。要是缴纳相同的赋税,任何王朝都没有不同。没必要因统治者是异族就反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