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着自行车上高铁的法国青年 |
“骑自行车的男生好帅啊”,要是对中国的年轻女孩这么说,恐怕会遭“另眼相看”。在中国开奔驰之类高档车的男人似乎更受女性欢迎。被称为泡沫期的1980年代后期的日本也是这样。当时甚至有种说法是没车的男人没人爱。但欧洲却不同。欧洲是骑自行车的人才叫帅。时髦的年轻人骑着要值2万元人民币的高档自行车英姿飒爽地在街上驶过。
秋天,笔者去了一趟法国。每次去欧洲都会感慨主要道路都一定设有自行车专用道。很多上班或是出行的人都骑自行车,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笔者在法国西北部的诺曼第乘上了从鲁昂回巴黎的铁路。法国的列车设有收纳自行车的空间,乘客可以将自己的自行车带上车。当笔者把镜头对准一位提着自行车上来的黑人青年时,他给我一个微笑。
|
80年代中国还是自行车的海洋 |
自行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欧洲流行的呢?大概是从1980年代起。在提倡环保的氛围中,不排放尾气的自行车重新有了人气。自行车不使用燃料,所以也可以节能。而且有益于健康。因为骑自行车给人以环保意识高、健康的印象,所以年轻女孩憧憬“骑士”也不奇怪。
自行车曾经是中国的象征。在过去介绍中国的照片上一定有天安门前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长龙。然而,现在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都很少能看到自行车了。就在大约10年前,三轮出租还随处可见,但现在如果不到地方旅游景点去,就看不到三轮出租的踪影。随着生活富裕起来,人们扔掉了自行车,纷纷奔向汽车。中国的大都市如今到处都是汽车,想找一条自行车道都很难。
大约15年前,中国掀起了全国建高速道路的热潮,那时,笔者经常与日本朋友谈及此事:“中国是不是也会走日本的老路?城市里汽车越来越多,空气变差,交通堵塞令人动弹不得”。日本从1960年代起汽车开始迅速普及,城市的交通堵塞变得非常严重。到1970年代前期为止,光化学烟雾笼罩着东京的天空,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激增,一时间人人惊叫“交通战争”。
|
环法自行车赛的一幕(AP) |
尽管如此,日本的年轻人还是钟情于汽车,高中毕业时考取驾照已经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大家竞相贷款购买豪车。在经济发展达到顶峰的1980年代后期,年轻男生都为在副驾驶上载着女友的感觉而陶醉。开车的男生被称为“阿足君”,为能成为年轻女性的代步工具而沾沾自喜。交通堵塞也达到了顶峰,在东京的街道上,几公里的车程有时甚至要开上1个小时。
曾经这样的日本,也还是像在追赶欧洲一样,开始出现了年轻人远离汽车的现象。年轻人不再勉为其难地买车。因为如果住在东京,坐地铁和电车能更快到达目的地。在低增长时代,那些购买无用之物的男性遭到了女士的厌恶,被认为“得瑟”。东京的交通拥挤得到了缓解,天空也开始变蓝。和欧洲一样,一辆售价高达30万日元的高档自行车开始畅销。
亲眼看到欧洲和日本经济社会变化的日本人曾这样说给中国人听:“中国肯定也会迎来汽车不受欢迎的时代。与其建设环状道路和高速公路增加汽车数量,不如优先将资金花在建设有轨电车和地铁上。自行车重新受青睐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应该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路”。欧美和日本,乃至东南亚的大城市因为汽车泛滥不知吃了多少苦头,中国人应该是知道的。希望中国不要重蹈覆辙。
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这几年里,中国一直在大力建设汽车用道路。特别是雷曼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大规模推出汽车购买优惠政策,导致城市地区车满为患。这应该是追求过高经济增长率的结果。城市的交通功能紊乱,于是部分地方政府手忙脚乱开始汽车限购。哎,结果,中国还是犯了同样的错!
不能从前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是不是人类的本性?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恋爱和结婚失败经历被写成小说和结婚指南书。但就是有丰富知识的人,仍然会交上不适合自己的恋人,最后分手。我们就是在这样的重蹈覆辙中活着。人类这种生物大概就是即使在理性上明白,如果不亲身体验不失败就无法前行。
(笔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亚洲部副部长。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